觸及靈魂深處的顫慄 ——讀《鄰里》有感

故鄉,這是個從一出發就充滿力量的地方,是許多作家不約而同把目光和筆觸集中的地方,是文學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魯迅寫紹興,沈從文寫湘西,莫言寫高密東北鄉,賈平凹寫商州,福克納寫自己那像郵票一樣大小的家鄉……鍾兆雲鍾巧雲姐弟也將故鄉作為自己寫作的原點,他們筆下寫的故鄉是閩西客家那個名叫“美溪”的偏遠山村。父老鄉親,血脈親情,山山水水,刻骨銘心,是他們永遠咀嚼不盡,書寫不完的寶庫。因此,一部《鄉親們》還餘音繚繞,又一部力作《鄰里》問世了。姐弟倆說,要再寫一部,構成“鄉親們三部曲”。如果說《鄉親們》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未經雕琢的文字散發著鄉間泥土的清新芳香,未曾掩飾的歡喜憎惡透明如一面明鏡,那么《鄰里》可喜的進步在於,不再是原版的現實生活,有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呈現,這些呈現更多的是反省、是剖析、是認清、是完善,是促使人向 * 的目標邁進,是靈魂深處的顫慄。可貴的是,這些呈現依然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不拔高,不醜化,是天然樸實的自由創作。

努力去透視底層百姓的疾苦和內心世界,去由表及里地探尋揭示這一生命群體的存在形式,以及他們在歷史前進的車轍中的抗爭和奮鬥,幸福或疑惑,是鍾氏姐弟創作的出發點。在書中,我們不僅看到《天平上的親情》中母親博大善良的胸襟,《問世間情為何物》中感人肺腑的愛情,《依依婆媳情》中婆媳、夫妻之間的體諒與包容,同時,也看到很多農村生活的貧窮、刻薄、醜陋和不公。比如《逆子》中的胖清對父母的給予心安理得,卻嫌棄父母的醜陋貧窮,不願意贍養年邁的母親。這是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很多農村老人在喪失勞動力後,被兒女遺棄,老無所依,晚境淒涼。比如《養豬及其他》中,寫出農村養豬的酸甜苦辣,家家戶戶將豬當寶貝一般,一旦豬有個三長兩短,如喪考妣。還有 * 、拆遷、男女關係等等眾生相,展現了鄉親們在歷史前進車轍中遭遇的迷茫和困惑。它是裊裊炊煙,是金色田野掩蓋下的污濁與黑暗,又是鄉村生活最真實最重要的部分。寫美,寫善,寫感恩,很好寫,但是要把傷疤剜出來,將醜陋寫出來,需要勇氣,更需要責任。若非如此,又怎能挖出膿帶出血,又怎能有觸及靈魂深處的顫慄,又怎能展示生活的本來面目呢?

在這幅 * 的鄉村人物畫卷中,我們看到母親的善良寬容、子云的忍辱負重、子龍的責任感恩、泥公的自私小氣、牛腚根的青春躁動、細的力度豁達、胖清的不肖無良等等,你簡直可以在這裡找到每一種鄉村人物的原型,善良的、小氣的、勤勞的、懶惰的、惡劣的,千人千面,形色各異。但是作者並沒有單純地寫他們的善或惡,而是寫出他們如何由純真的孩童成長變化成今天的樣子,是教育的缺失和偏頗,是經濟的困窘和艱難,是精神的匱乏和貧困……通過一個個人物的成長變化,挖掘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正視問題的癥結所在,把心靈的隱秘昭白天下。觸及靈魂深處的顫慄,引發對人性和人生的深層次思考,可以說,在以文學探究人性的道路上,鍾氏姐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在這本書中,我們讀到最多的語言,是鄉村田野的一草一木,是辛苦勞作的一鎬一鍬,是村頭田埂的雞鴨牛狗,是凝聚著生活智慧和勞動積累的豐富語言,讀來令人又笑又嘆,感同身受又拍案叫好。如寫年老體衰的農村婦女:“三媚的臉看起來就像一個被摔扁的搪瓷臉盆,盆上掉了許多塊搪瓷,現出了銹跡斑斑的冷鐵。”寫細狗的健壯,八十多歲的老人“走起路來衫尾還能打死狗的架勢”……語言的活潑、爽利、生動,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和濃郁的地方色彩,不刻板,少匠氣,充滿諧趣,是《鄰里》無可替代的魅力之一。

來源:福州日報 2014-01-14 19:16:19
觸及靈魂深處的顫慄 ——讀《鄰里》有感_觸及靈魂深處的顫慄 ——讀《鄰里》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