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三景(2)

彌勒石佛

海口鎮往北,車行幾分鐘便到了瑞岩山。山麓的彌勒佛石雕坐像聞名遐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車停山邊,拾級而上,開闊的前方,讓我們遠遠就看到一尊大肚袒露、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坐像。細看佛像,乃由整塊巨石雕成,背靠青山,盤腿坐地,兩眼平視,雙耳垂肩,左手捻珠,右手捧腹,形態生動逼真。長年的風雨剝蝕,佛身色彩斑駁,透露出歲月的滄桑。“大肚能容物,忘卻歲時深。逢人便微笑,無古亦無今。”這尊露腹袒胸、笑口常開的彌勒石佛,是至今全國最大的石彌勒佛坐像。

如此巨佛,是誰又是如何雕成的?

古老的瑞岩山散布著許多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岩石,南麓有一塊高10餘米的天然巨型花崗岩,色相莊嚴,號稱彌勒小隱石。宋宣和四年(1122年),福清居士團欒在瑞岩山南麓依山建寺,200多年後,元至正元年(1341年),殷實富有又好佛的福清人呂伯恭,看到瑞岩山麓這塊彌勒小隱石後,心生愛意,就想把它雕琢成彌勒坐像。由於石頭巨大,工程艱巨,為了加快進度,也為了取個功德圓滿之意,呂伯恭延請了百名工匠來雕琢。呂伯恭捐資刻佛的善舉載入了史冊。

改革開放後,僑領林紹良先生捐資1300多萬元,用於修復彌勒佛像和周邊景點。如今,古老的佛像容光煥發,笑得更加燦爛。

來源:福州日報 2014-08-30 16:03:02

林思翔相關文章

海口三景(2)_海口三景(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