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心靈的溫暖安慰——讀王安憶新書《王安憶的上海》正文

心靈的溫暖安慰——讀王安憶新書《王安憶的上海》

作者:荊墨  (字數:1200字作文)

上海歷來是中國文學重鎮,魯迅、巴金、張愛玲等文化名人都曾長居上海,形成持續的文學影響力。這中間,張愛玲的上海是喧鬧和華麗做成的,她天生就知道怎么描述,所以隨心所欲;而王安憶的上海則是弄堂的尋常人家,是老上海,寫的是上海骨子裡的媚。現在這本散文集《王安憶的上海》(生活·讀·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9月第1版),是一種還原到生活常態的本真,展現王安憶心靈的溫暖安慰。

這本《王安憶的上海》,收錄的17篇文章,均以上海為主題。王安憶筆下的上海,不是五光十色的鬧市,不是冒險家的樂園,也不是正在迅速發展的國際大都會。王安憶的上海,是在里弄深處的、調子低沉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王安憶透過里弄民居,表現底層人民的生活,每一扇窗都在訴說一個故事。敏銳的感覺、細膩的文字,輔以百幅攝影作品的真實記錄,帶領我們走進上海里弄的某個角落,安靜、有生氣、似曾相識。讀之,猶如坐上了一架時光太空梭,我們會隨著作者的文字,輕鬆滑入她曾沉浸的舊時光。與此同時,心底久違的記憶之門也被神奇的力量緩緩打開。

王安憶是上海作家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她把生活在上海作為一種幸運。正因為如此,她的作品多以上海的經歷、樂趣為主體意識,付諸於筆下。上海的繁華和歷史沉澱,造成了它獨特的海派文化氛圍,這也是王安憶作品中最優雅、最有色彩的一道風景。她在《永不庸俗》中,分析現在文化市場為追求最大的效益,不惜迎合庸俗的趣味,寫下規避現實的粉飾文字。“瀟灑、飄逸、伶俐、玲瓏的”寫作者迅速產生,壅塞了這個城市,為這個城市披上一件輕薄亮麗的外衣。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摩登上海”又登上舞台,靡麗的聲音不絕於耳,“而我情不自禁地,要在其中追尋魯迅先生的身影”,那笨重的、巨大的身影,因有了他,“三十年代”便不只是摩登、風月、夜夜笙歌,還有鐵流、吶喊、堡壘。這讓我們讀到了王安憶身上濃厚的人文情懷。

作為海派文學的代表人物,王安憶心中有著特殊的上海情結。在《南陌復東阡》一文中,王安憶寫道:“身在其中的城市就是這樣,被自己的生活覆蓋著,無論怎樣拉開了距離,站在制高點,其實看來看去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內心。它的外部的光華,總有一些熟膩的庸俗氣,還有一些戚容,這都是生活胭染的。”我想,上海之於王安憶的意義,絕非“故鄉”一詞可以概括,也並非一個寫作資源可以解釋。這個城市複雜的歷史和傳奇色彩,以及它在中國大背景之中的獨特性,和王安憶形之於文的姿態,似乎正構成為一個頗可玩味的互文關係。我們可以通過本書走進王安憶的內心世界。

王安憶的這本寫上海的書,就像是一支安魂曲。她的文字是對上海這個城市的忠實記述,更是對人類共有的、渴望回歸本源的深層喚醒。如在《遍地民工》中,王安憶寫上海這座城市,四處都是民工,空氣中挾裹著他們的汗氣和異鄉的口音。“每日中午,不知哪一幢樓上,會響起金屬的敲擊聲,因是居高處,傳得很遠。聽多了,便聽出那敲擊有拍點,什麼拍點?是某個人家鄉的小調,快書,或是大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不管是生長的地方,還是精神的歸處,那個守望我們也被我們守護的地方,是自己午夜夢回時最渴望回歸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