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巷書香揚

平生最愛那些古香古色的地方,多年來也曾遊歷過幾處聲名在外的古城古鎮古村落,但總體感覺那些地方不過是為發展旅遊而大肆渲染的噱頭而已,大多瀰漫著一種濃重的商業化炒作氣息,名氣有餘而內涵不足,缺乏那種讓人回味無窮的內在美,讓人慕名而去失望而歸。

直到這次,我見到了和平古鎮,那古樸幽遠的傳統景觀,那如詩如畫的千年古巷,那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那遺留完好的鄉風民俗,讓我震驚之餘倍感欣喜。

和平古鎮坐落於閩北山區的邵武市內,貫穿古鎮南北的舊市街有著“福建第一街”的美譽。全長600多米的街以青石板鋪築而成,兩旁分布著數十條縱橫交錯的鵝卵石古巷道,上百座磚木結構的古民居挨挨擠擠鱗次櫛比。漫步其間,時間仿佛停滯不前,高牆深院、粉牆黛瓦、里弄小巷、石橋流水、青石板、鵝卵石……儼然一幅幅山清水秀人宜居的水墨丹青,讓你隨時感受到那種寧靜和怡然。

人生路上,有時候走了很久,忽然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過著一種恍然如夢的生活。穿行於這片濃縮了千年傳統民俗文化的方寸天地間,古往與今來的交匯,傳統與現代的相融,讓這裡彰顯出別樣的淳樸與滄桑。目光所及,一條條被行人腳底磨平的石子巷,一面面石頭泥土無縫對接的古牆體,一座座被歲月風霜侵蝕得顏色斑駁的小庭院,一根根浸染了傳統建築精華的橫樑柱,都是遊子們夢中的精神家園,飽含著遊子們對故園的一種眷戀,對童年時代的一種追憶。

我不知道眼前的和平古鎮是否歡迎我們這些步履匆匆的唐突遊客,徜徉在這悠長卻並不寂寥的千年巷裡,我們並沒有遇見戴望舒詩中那丁香般撐著油紙傘的哀怨姑娘,也沒有看到井巷中充斥著吃喝娛購等旅遊要素的叫賣場景。隨著村民娓娓而談的介紹,讓人遐想萬千的是古巷周邊飄揚的香味。

歷史上的和平古鎮崇學重教之風源遠流長,先後出過137名進士,這其中“和平書院”居功自偉。和平書院為後唐時棄官歸隱於此的黃峭所創,相傳黃峭一生共娶三房妻妾,育有21個兒子100多個孫子,其晚年僅留三房長子在家盡孝送終,其餘子孫均離開故土遣散到各地自由發展。正因如此,黃氏後裔繁衍旺盛,據說全球4000多萬黃氏族人中有一半都是其後裔,和平古鎮也成了聯繫全球黃氏族人的一條紐帶。在黃峭及其後人的努力下,和平書院開創了當地宗族辦學的先河,成為一所遠近聞名的地方性學校。一脈書香久盛不衰,不僅吸引了大批著名人物來講學,還造就了一批批英才人傑。如著名理學大師朱熹、楊時都在此講學過,宋代大理丞黃通、司農卿黃伸、元代文學家黃清老等,都是從和平書院走出來的。

光陰荏苒,沉香依舊。曾幾何時,那些巷子,那些炊煙,那些古屋,在我們的整個童年時代,都是觸手可及的場景,多么熟悉多么親切。可如今,這一幕幕都淹沒在滾滾歷史的塵埃中,成了過往雲煙再難尋覓。也只有在這樣的千年古鎮中,一牆一巷,一井一廳,一磚一瓦,還殘留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文脈,在時光的纖陌上永續傳承。

飄蕩千古事,忙碌紅塵心。當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樓大廈占據後,故鄉留給新一代人的印記已漸行漸遠。那些古村落,消逝在時光掠影中的,多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被開發保護起來的,逐漸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與光芒,一如這書香飄揚的千年古巷。由於行程匆匆,帶著幾分不捨,我們離開了和平古鎮。心中期盼著,有機會定邀約上幾位知心好友,三五成群到此尋遺覓跡說時敘舊……

來源:福州日報 2016-01-15 12:38:16
千年古巷書香揚_千年古巷書香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