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岐二章(2)

望鄉亭與客運大樓

  望鄉亭屹立黃岐海邊,數十級的台階一步一步地把亭子推向高處。亭為六角亭,崗岩基座,亭角燕尾高翹。亭窗開闊,視線遼遠。這玉立之亭,成了黃岐港沿線最醒目的標誌性建築。

這座由馬祖同胞於1988年建造的亭子,其目的在於“望鄉”。上亭憑窗,可望對岸馬祖景物;馬祖回望,又能看到這高聳於藍天的大陸建築物。一亭牽起兩岸,於視線對接中撫慰饑渴的思念和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我拾級攀登,步入亭樓,立於亭窗瞭望台。但見前方海峽遼闊,水天一色。茫茫碧波中,有一島嶼浮於水面,那就是馬祖列島。此時此景,不禁使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裡的兩岸是如此的親近,咫尺之地,一目了然。

轉過身來,背後就是繁華的黃岐鎮區。整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漁港里船來舟往,一片繁忙。台輪區里停泊著一艘艘對岸同胞的漁船,對台貿易在有序進行。

下得亭來,不遠處就是一座新蓋的高大的黃岐港客運站大樓。樓立岸邊,如同一艘巨輪欲駛向彼岸。這座出入境大樓成了聯結兩岸的樞紐。2015年12月開通的連江黃岐至馬祖白沙直航水路,為兩岸開闢了一條快速便捷的海上通道,把兩地思念的心路化為了現實的交通航路。

如今從黃岐乘船往馬祖僅30分鐘,且每天往返各兩班,十分方便。當年余光中先生嘆道:“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如今這張“船票”只需 135元,煮一餐飯的工夫就可見到對岸親人。可這來之不易,客運站大樓僅數十米長的通道,卻走了數十年!

馬祖連江緊緊相連。如今“環馬祖澳游,看黃岐海景,嘗連江海鮮”已成為兩地同胞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

來源:福州日報 2017-01-05 12:36:47

林思翔相關文章

黃岐二章(2)_黃岐二章(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