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關於垃圾的記憶

小時候,我們里弄住著一千五六百戶人家,人口五千以上,只有一隻水泥砌成的垃圾桶,清管站並非每天都來清運垃圾,從沒見過垃圾桶裝滿。

現在的年輕人肯定想不到,過去,很多“垃圾”可以賣錢的。比如雞毛鴨毛、肉骨頭,會有人走街串巷來收,有的可以跟挑擔的小販換麥芽糖。不用說雞胗皮、甲魚殼,連女孩子剪下的頭髮都有人收。家裡的破鋼精鍋、廢銅爛鐵、破橡膠套鞋、跑鞋,包括鋅制的牙膏皮,都能賣錢。家裡的廢紙,都要充分利用。舊日曆和香菸殼的反面,用來做草稿紙;舊報紙用來練大楷字。

那時候穿衣服,大多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阿大的衣服阿二穿,阿二的衣服阿三穿,破了補一補。很多同學穿過屁股上或膝蓋處用縫紉機補的圓形補丁的褲子,暱稱“電唱盤”。只有新年,孩子們才有望穿上新衣服。壞到不能穿的衣褲,媽媽會用來糊“箔子”納鞋底,鞝布鞋。中年以上的人,大多穿過媽媽做的布底鞋。穿破的絨線衫,拆了洗了,添點新毛線,又是一件新毛衣。壞到無法收拾的絨線衫,攢夠了分量,去棉店彈鬆了,就成了又輕又軟又透氣的羊毛被胎。

現在每到夏天,只要西瓜上市,城市垃圾量便成倍上升。記得我們小時候吃西瓜,瓜籽洗淨曬乾,攢到過年,炒西瓜籽就是年貨之一,南瓜籽也一樣。而西瓜皮,一般人家會把瓜皮削去青皮,切成小條,用鹽略醃,鮮醬油麻油一拌,就是爽口的早飯菜。一些更會持家的大媽,連青皮都不去,曬得半乾,放入自家的醬缸里,一個月後,就成了爽脆鮮甜的醬西瓜皮。

這么一盤點,除了有限的爛菜葉和菜根,基本上沒什麼垃圾。那時沒有塑膠袋,倒垃圾都用簸箕,就是些塵土、菜葉。連魚鱗魚肚腸也很少扔掉,有的被喜歡在天井裡養花伺草的爺叔伯伯埋進花盆當了肥料,或者煮熟了拌點飯當貓食。

這都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生活寫照。細想想,前輩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養成的勤儉持家和物盡其用的理念,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天,除了扔到垃圾桶里的垃圾,我們的家裡還積累了大量的隱形“垃圾”。衣櫥里有多少多年未穿、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穿的衣服?有多少沒來得及處理的錄像機錄音機VCD之類的小家電?

節儉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省幾個錢,而是昭示著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理念,反映著我們對地球資源和人類本身生存和發展的認識。現在,人人都認可“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但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社會成員並未達成共識,更沒有有效的規劃和建設,連垃圾分類也尚未普及。曾經有媒體披露,某些小區,居民們已經分類的垃圾,被清運垃圾的工人混在一起,令人啼笑皆非。回憶過去,並非要倒退,而是要汲取曾經有過的優良傳統,使現在的生活更加環保。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7 19:10:13
關於垃圾的記憶_關於垃圾的記憶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