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正文

濃夏綠筍鮮

一晴方覺夏深,山後筍成出林。都道“晚筍難成竹”,小城綠筍偏偏就中意趕這晚集,在各種爭春嫩筍蔚然成竹時,它方沐著夏風姍姍來遲。

《竹譜詳錄》有云:綠竹叢生,浙東及七閩多有之。極高大,其色深綠,竹不堪用,筍味極甘美。小城尤溪位於戴雲山一麓,是“中國綠竹之鄉”,有著悠久的綠竹栽培歷史,明嘉靖年間的縣誌中就有綠竹的清晰記載。

與材質堅韌用途廣泛的毛竹不同,綠竹質地疏鬆酥脆,彈性硬度皆小,連製成曬衣桿都無人問津。可是,鄉人確是愛綠竹的,要不如何能見房前屋後,山腳溪畔,一叢叢搖曳生姿的綠竹呢?想來,應是託了綠筍的福吧。

綠筍是綠竹的幼芽,又稱玉筍。綠筍又分“馬蹄綠”“甜綠”等品種,前者顧名思義,筍體肥大飽滿,潔 * 脆,形似馬蹄,後者以其滋味清甜鮮美而得名。綠筍生長在夏季,大概是所有筍類中出筍最長的一種,幾乎一整個漫長的夏天,餐桌上時常有綠筍相伴。綠筍對生長環境較為挑剔,喜歡水分充足且土質鬆軟的地方,於是家鄉大大小小的溪流河畔便成了孕育綠筍的搖籃。

濃夏綠筍鮮

記憶中,夏天的清晨,我偶也跟著父親到溪邊挖綠筍。我們貓著腰尋找挖掘,皮膚不時觸碰到竹葉尖掛著的涼涼的露珠,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父親說,綠筍就像正在長個的孩子,同時間賽跑,一小時一個樣,挖得趁早,要不到了下午就又長高了,還失了水分。綠筍以剛破土的最佳,長高了就瘦了,還發苦。綠筍易尋,綠筍可輕而易舉地從鬆軟的沙地里冒出,父親只稍朝著露頭的黃綠色筍尖使力幾鋤頭,一個飽滿圓潤的綠筍呼之欲出。新掘出的綠筍帶著露珠,沁著細密的汁液,剝去筍殼生吃,脆嫩甘甜。

有一回,父親到屋後綠竹叢中找筍,只挖到幾個,為了湊夠分量,父親便到鄰家竹林里挖了兩個。我疑惑不解地瞪大了眼睛,這不是明目張胆地偷嗎?父親笑道,竊筍不能算偷筍。原來,鄉人對挖綠筍有個慷慨約定,綠筍長成時,到人家竹林里挖幾根筍去吃是允許的,只要數量不多,且不傷害來年生長即可。

綠筍“天生麗質”,怎么煮都好吃。最簡單普遍的即用來煮湯,鮮筍剝去筍殼,切薄片與排骨清燉,湯清鮮,筍脆嫩,清涼敗火,是炎炎夏日裡家家戶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驅暑靚湯。家裡的綠筍吃不完時,母親就變著法兒來烹調,與蛤同煮,加酸菜辣椒快炒,切絲涼拌……最讓全家人嘖嘖稱道的是清蒸綠筍,這是母親多年在廚房打拚的智慧體現。母親挑選幾個嫩筍,洗淨後,帶著筍殼將其縱向切成幾塊,不加任何調料,入鍋中蒸製。別看這簡單粗放的做法,蒸出的綠筍鮮甜無比,回甘生津。

多年前,小城有個沙洲公園,綠竹長滿小島,夏天時,綠筍遍地。那時,晨練的人們與挖筍人寒暄幾句,問問今天的綠筍好不好。晨練完了,便捎上幾個回家,中午就有鮮甜脆嫩的綠筍湯喝了。如今,公園重建,綠竹已被各種花草樹木、亭台樓榭取代,可時常還是能聽見到公園散步的人們,指著一塊地說,原來這裡的綠竹長得粗壯,綠筍個頭大,十分鮮甜。聽得我心裡不禁一陣痒痒。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01 13:45:29
濃夏綠筍鮮_濃夏綠筍鮮作文0

鄭雯斌相關文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