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詩

作者:柳惲 朝代:南北朝

搗衣詩原文

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鶴鳴勞永歡。采菉傷時暮。念君方遠遊。望妾理紈素。
秋風吹綠潭。明月懸高樹。佳人飾淨容。招攜從所務。
步欄杳不極。離堂肅已扃。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
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踟躕理金翠。容與納宵清。
泛艷回煙彩。淵旋龜鶴文。淒淒合歡袖。冉冉蘭麝芬。
不怨杼軸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傾首遲歸雲。

詩詞問答

問:搗衣詩的作者是誰?答:柳惲
問:搗衣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南北朝
問:柳惲的名句有哪些?答:柳惲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柳惲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聞名後世。他的這首同賦閨怨的少年成名作《搗衣詩》中“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一聯,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製寒衣前,要將紈素一類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搗,使其平整柔軟。搗衣的勞動,最易觸發思婦懷遠的感情,因此搗衣詩往往就是閨怨詩的異名。六朝這類詩甚多,謝惠連的《搗衣詩》就曾受到鍾嶸的稱讚,其中有句云:“檐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額)。”可見古代搗衣的具體情景。

搗衣往往為了裁縫寄遠。因此詩一開頭便從感嘆行人淹留不歸寫起:“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網地區,風波之險常是遊子滯留不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像丈夫久久不歸的原因是由於風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兩句中一“滯”一“淹”,透出遊子外出時間之久與思婦長期盼歸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現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阻礙,後者重在表達思婦內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側重點。

三四兩句寫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亭皋,水邊平地,暗切思婦所在的江南。“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境,暗透思婦在秋風起而木葉下的季節盼望遊人歸來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隴首,即隴頭,系遊人滯留之地。隴首或隴頭的意象,在南北朝詩賦中常與遊子的飄蕩相聯繫,此處即泛指北方邊塞之地。思婦由眼前“亭皋木葉下”的深秋景象,聯想起丈夫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想像中含有無限思念與體貼。“秋雲飛”的意象,不但明點秋令,而且象徵著遊子的飄蕩不定(浮雲常被用作遊子的象喻)。這一片飄蕩無依的“秋雲”,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呢?兩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廣,一實景一懸想,不但對仗工整,形象鮮明,而且由於意象富於蘊涵,能引發多方面的聯想。表面上看,似單純寫景,而思婦悲秋嘆逝、懷念遠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緒雖略帶悲涼,而意境疏朗闊遠。《粱書》本傳說:“惲少工篇什,為詩云:‘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王元長(融)見而嗟賞。”可見它在當時就被視為警語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馳神遠想收歸眼前近景:“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在呈現出深秋蕭瑟淒寒景象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思婦的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寒”點秋令,也傳出思婦淒寒的心態;夕鳥之集,反襯遊人不歸;草蟲悲,正透出思婦內心的悲傷。所見所聞,無不觸緒增悲。

最後兩句是思婦的內心獨白:眼下已是木葉紛飛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隴首塞北,那裡已是春回大地,應當穿上春裝了,哪裡能及時見到我寄去的禦寒的冬衣呢?這一構想,不僅顯示了南北兩地的遙隔,而且透露出思婦對遠人的體貼與關切,將搗衣的行動所包含的深情蜜意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詩題為“搗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謝惠連的《搗衣詩》具體描繪搗衣勞動的寫法不同,除結尾處略點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幾乎不涉搗衣本題,表面上看似有些離題。實則首聯揭出遊人之淹滯遠方,為搗衣之由,中間兩聯寫景,為搗衣時所見所想,仍處處關合題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寫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對搗衣勞動本身則不作正面描寫。這種構思,使詩的意境更為空靈,也更富抒 * 彩。

標籤:閨怨婦女思念

詩詞推薦

  •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李商隱唐代〕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閒居寄諸弟

    韋應物唐代〕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河傳·春淺

    納蘭性德清代〕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閒,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

    孫光憲唐代〕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張先宋代〕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李清照宋代〕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
  • 悼亡詩

    潘岳魏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
  •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

    張耒宋代〕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 * ,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苹煙盡處,紅蓼水
  • 囉嗊曲·那年離別日

    劉采春唐代〕那年離別日,只道往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 囉嗊曲六首

    劉采春唐代〕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恐太陽偏。莫作
  • 蠶婦吟

    謝枋得宋代〕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宋代〕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字令

    歐陽炯唐代〕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羅幌卷,翠簾垂。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香燼落,枕函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同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唐代〕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慶東原_泊羅陽驛砧

    趙善慶元代〕泊羅陽驛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胡蝶。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晚春
  • 新婚別

    杜甫唐代〕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
  • 豫章行苦相篇

    傅玄魏晉〕苦相身為女,卑陋難再陳。男兒當門戶,墮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女育無欣愛,不為家所珍。長大
  • 蘭陵王 春恨

    張元乾宋代〕卷珠箔,朝雨輕陰乍閣。闌乾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謁金門·春半

    朱淑真宋代〕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乾閒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捲。斷腸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唐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
搗衣詩原文_搗衣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