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詞九首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代

楊柳枝詞九首原文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揮。

鳳闕輕遮翡翠幃,龍池遙望麴塵絲。
御溝春水相暉映,狂殺長安少年兒。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
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斗腰支。
如今拋擲長街里,露葉如啼欲恨誰?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株殘柳不勝春。
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

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
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輕盈裊娜占年華,舞榭妝樓處處遮。
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詩詞問答

問:楊柳枝詞九首的作者是誰?答:劉禹錫
問:楊柳枝詞九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楊柳枝詞九首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劉禹錫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禹錫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辭《招隱士》是淮南小山作詞。
請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來聽聽演唱新創作的《楊柳枝》。

城南小路城東郊外,正值早春到來之時,過往行人相逢會面何處沒有楊柳依依?
桃花艷紅李花潔白人都稱讚,這美景還須楊柳助力。

翡翠帷簾輕輕遮掩著宮門,宮裡人在宮殿台階上遙望御河邊的楊柳絲。
御河水面上人面楊柳互相輝映,使長安城裡的少年幾欲抓狂。

金谷園中群鶯亂飛,銅駝陌上春風吹拂。
城中的桃花李花一會兒就凋謝了,怎么那垂楊柳沒有時限的束縛?

花萼樓前楊柳初種時節,美人在樓上與它比試腰肢。
如今柳條被拋擲在長街上,枝葉露珠如淚不知怨恨誰?

隋煬帝的行宮在汴水一側幾株殘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晚風吹起柳絮像雪花飛舞,飛進宮牆裡去卻不見人跡。

宮前小路京城東門楊柳輕拂,垂下金色絲縷千萬條。
現在把柳條打成同心結,拿來送給遠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城外春風吹動酒店旗幟,行人告別已是夕陽西下之時。
長安道上華美樹木數不勝數,只有楊柳寄託相思別離。

柳條輕盈裊娜有美好的年華,舞榭和妝樓處處在她的遮掩下。
春天到頭柳絮飛揚留不住,隨風好好飛去,不知落到誰家?

注釋
楊柳枝:此調本為隋曲,與隋堤有關。傳至開元,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舊曲為新歌,時人相繼唱和,亦七言絕句。
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樹:指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小山作的《招隱士》,其首句為“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翻:改編;一說演奏。
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春早時:早春時期。
桃紅李白:桃花艷紅,李花潔白。
鳳闕:指長安城的宮闕。
龍池(chí):皇家宮殿上的台階。一作“龍墀”。
麴(qū)塵絲:指柳條,柳絲。麴塵,淡黃色。柳葉呈鵝黃色,故稱。
御溝:流經皇宮中的渠流。
金谷園:指晉石崇於洛陽金谷澗中所築的園館,泛指富貴人家的豪華園林。
銅駝:即銅駝街,因洛陽城漢時鑄造兩隻銅鑄駱駝而得名,洛陽繁華遊冶之地。亦有借指鬧市者。此代指洛陽。
花萼樓:唐玄宗於興慶宮西南建花萼相輝之樓,簡稱花萼樓。
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體態。
煬帝:即隋煬帝楊廣(569~618)。
汴水:汴河,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
御陌:都城的街道。青門:即漢代長安城的東南門,因門色青,呼為青門。一作“東門”。
綰:旋繞打結。
揮袂(mèi):揮手告別。日西時:黃昏。
唯有:只有。綰:繫念,掛念。一作“管”。
裊娜:柔軟細長貌。
絮花:一作“絮飛”。

詩文賞析

劉禹錫直接運用民歌曲調創作的新詩,基本保持了純正的民歌風味,又提高了民歌的藝術水平,既有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又諧音合律便於傳唱,使雅俗互補,相得益彰。這正是劉禹錫在《竹枝詞》小引中標樹過的效法屈原的創作目標。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流行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雲,“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曲歌辭有《王孫游》曲,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產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游》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著文學必須創新的原則,向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我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曲,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絕句配樂演唱,七絕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曲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曲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蘊豐富,饒有啟發意義。

首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於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標籤:抒情詠物春天

詩詞推薦

楊柳枝詞九首原文_楊柳枝詞九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