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二首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

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

晉武輕後事,惠皇終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爭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
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

詩詞問答

問:登百丈峰二首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登百丈峰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早上登上百丈峰,遠眺那燕支山道。
高山上,漢兵遺留下來的堡壘高聳入雲天;胡地的天空曠遠蒼茫。
遙想當年霍將軍,連年在此征討匈奴。
匈奴終究沒能滅絕,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著這些紛亂的事實。
如今只見大雁高飛而過,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傷懷。

晉武帝輕忽繼承人的培養和選拔之事,沒有廢除惠帝;惠帝登基後,晉朝終於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中原地區豺狼當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全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胡人們妄自稱尊。
現在白庭地區還衝著青陽門的方向。
名利之場的事是不值得去追問的,且看那晉朝的君臣,無非都與草根同朽罷了。

注釋
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肅武威。
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時在匈奴境內,位於今甘肅山丹東。唐李白《王昭君》詩之一:“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王琦注引《元和郡縣誌》:“燕支山,一名刪丹山,在丹州刪丹縣南五十里。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與祁連同。”
漢壘:漢軍營壘。青冥:形容青蒼幽遠。指青天。《楚辭·九章·悲迴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王逸註:“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霍將軍:指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
此:一作“北”。
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時突厥等北方民族。
草草:騷擾不安的樣子。
唯見:一作“唯有”。
晉武輕後事:晉武,即晉武帝司馬炎。
惠皇: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之子。他即位後,賈后亂政,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禍。
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的並稱。洛陽為東周、東漢、魏、晉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地處瀍水兩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連稱謂其地。此指中原地區。
胡羯(jié):指北方少數民族。
五原:關塞名。即漢五原郡之榆柳塞。又作“五涼”。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
白庭:匈奴單于之庭。在今甘肅民勤北。
青陽門:晉宮門名。
朝市:朝廷與市肆,泛指名利之場。

詩文賞析

這兩首詩描寫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見、所思,境界闊大而高邁。第一首詩描寫了詩人登上百丈峰所見到的營壘、胡天雄壯蒼涼的景象,並聯想到昔日的戰爭以及這些戰爭對邊塞的意義。

“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詩人登山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百丈峰的山景,而是曾經為匈奴長期占據、漢兵多次征討的燕支山,可見詩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為遊覽,而是想要觀察邊疆關隘的地勢,思索文治武功的才略。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有感慨昔日戰陣已不在,如今胡兵仍猖撅之意。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詩人思前想後,對霍去病徵伐匈奴的赫赫功勳不由感慨良多。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詩人思接千古,看到北方繼匈奴而後,又有羌、突厥等為禍中原,非兵戈所能平夷,因此多少征戰都是徒耗國力而已。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面對自然界的從容與亘古不變,詩人更感到那幾多征討,幾多紛擾,如今都湮沒了,頂多留下記載。

全詩先寫登山所見,遂由故壘胡天中聯想到昔日的戰爭,詩人自然想到這些戰爭對邊塞的意義,追今撫昔後,結論是:“徒草草”而已,最後面對永恆的自然,詩人更感到困惑,只能在一片疑慮中,悲哀地結束詩章。詩人在《塞上》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轉斗豈長策,和親非遠圖”,並充滿信心地提出“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可以是解決邊境問題的方法之一。如今詩人面對“霍將軍”的“連年此征討”而“匈奴終不滅”的現實,不由陷人了新的彷徨。目睹‘“鴻雁飛”之景,詩人囿於積極用世的功利心態的枷鎖,並沒能體悟到順其自然的妙處,只是陷入更艱苦的徘徊和思索之中。回首當年的幾多征伐,如今紛擾依然,詩人不禁感慨萬千。詩人久居塞外,與邊疆人民有過密切接觸,因而對邊疆事務體察入微,往往更能覺人所未覺。這首詩堪稱是詩人怎樣對處理邊疆糾紛,以求長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詩的政治意義與其文學意義一樣光耀詩壇,橫亘邊塞。

第二首詩由上文對邊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晉朝在胡人的入侵中滅亡的史實,分析了晉朝破滅的原因和過程,深深感嘆內政不修則外虜入侵,並以此諷喻時局。

“晉武輕後事,惠皇終已昏。”詩人對晉國國滅,遭逢大難,感到痛惜。

“豺狼塞瀍洛,胡羯爭乾坤。”前一句是後一句的原因,正因為內政混亂,才導致國力衰微,遊牧民族才得以長驅直入。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詩人指出政權衰弱則人民如待宰的羔羊,任由人侵者宰割。這是胡人入侵所造成的悲慘現實。

“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詩人居安思危,告誡當局者。

“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詩人總結晉朝滅亡的教訓,指出了那些只顧一味爭名奪利者的可鄙可悲的下場。

全詩分析了晉朝破滅的原因、過程,並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潛伏的危機,最後詩人對追求名利的人提出批評。後來李唐王朝為後梁所覆滅,中國進入五代十國這一與南北朝一樣的混亂時期。這首詩竟成了大唐王朝不幸的偈語,這或許是詩人所始料未及的。

標籤:詠史懷古

詩詞推薦

  •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宋代〕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唐代〕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漢水東流

    辛棄疾宋代〕漢水東流,都洗盡,髭鬍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想王郎,結髮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啟明代〕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漢祖廟

    李商隱唐代〕乘運應須宅八荒,男兒安在戀池隍。君王自起新豐後,項羽何曾在故鄉。
  • 讀中興碑 / 讀中興頌碑

    張耒宋代〕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潼關戰骨高于山,萬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鐵馬從西從,郭公凜凜英雄才。舉旗
  • 大明

    佚名先秦〕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
  • 挽文丞相

    虞集元代〕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駱賓王唐代〕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史二首

    劉禹錫唐代〕驃騎非無勢,少卿終不去。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賈生明王道,衛綰工車戲。同遇漢文時,何人居貴位。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杜牧唐代〕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霓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秣陵

    屈大均清代〕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元代〕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越中覽古

    李白唐代〕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江漢西來

    蘇軾宋代〕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驛二首

    文天祥宋代〕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
  • 西施 / 詠薴蘿山

    李白唐代〕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定王台

    袁去華宋代〕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雲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
  •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辛棄疾宋代〕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琴台(司馬相如宅在州西笮橋,北有琴台)

    杜甫唐代〕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酒肆人間世,琴台日暮雲。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_登百丈峰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