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作者:駱賓王 朝代:唐代

原文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詩詞問答

問:《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作者是誰?答:駱賓王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駱賓王的名句有哪些?答:駱賓王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駱賓王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書法作品欣賞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髮衝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譯文二

想當年,荊軻和燕太子丹在此訣別,壯士悲歌壯氣,怒髮衝冠。

昔時的俠士已經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地點。《戰國策·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時期,俠士荊軻受燕國太子丹(即詩中的燕丹)的重託,到秦國刺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後的秦始皇)。臨行時,燕丹等人在易水為其送行。荊軻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與眾人訣別。後來刺殺秦王未遂而被殺。此地:原意為這裡,這個地方。這裡指易水岸邊。
別燕丹:指的是荊軻作別燕太子丹。
壯士: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這裡指荊軻,戰國衛人,刺客。
發衝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髮直立,把帽子都衝起來了。冠:帽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
昔時:往日;從前。《東觀漢記·東平王蒼傳》:“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親疏,然數見顏色,情重昔時。”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
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猶:仍然。

詩文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儀鳳四年(679)六月,改元調露(即調露元年),秋天,駱賓王遇赦出獄。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帶,側身於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易水送別》一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託他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這兩句通過詠懷古事,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縣,是戰國時燕國的南界。壯士指荊軻,戰國衛人,刺客。《史記·刺客列傳》載,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奉命入秦刺殺秦王,太子丹和眾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臨別時,荊軻怒髮衝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後義無反顧,勇敢地啟程.這位輕生重義、不畏 * 的社會下層英雄人物,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愛戴。詩人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侘傺失志,親身遭受武氏政權的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際,自然地聯想起古代君臣際會的悲壯故事,借詠史以喻今,為下面抒寫懷抱創造了環境和氣氛。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荊軻至秦庭,以匕首擊秦王未中,被殺。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陶淵明曾有《詠荊軻》詩說:“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表達了對荊軻的崇敬與惋惜之情。賓王此詩,同陶詩交相輝映,但在意境的創造上更為含蓄有味。“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觀的寫景。此詩作於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對歷史的反思。荊軻這樣的古代英雄,雖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肅然起敬,詩人是懷著深切緬懷之情的。荊軻其人雖然早就不復存在了。可這位英雄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英風義概還在,作為歷史見證的易水河還在。詩人面對著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還縈繞在耳邊,使人凜然而產生一種奮發之情。複次,“寒”也是對現實的概括。詩人於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詠懷)的駱賓王,有著遠大志向,他願灑滿腔熱血,乾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然而現實是“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夏曰游德州贈高四》),生不逢時,沉淪寂寞,詩人心中充滿孤憤不平之氣,如易水河一樣,悠悠不盡。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詩尾的“寒”字,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寒”字,寓情於景,以景結情,因意構象,用象顯意。景和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情和意,是詩人對客觀對象在審美上的認識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說:“象者,出意者也。”詩人在自然對象當中,讀者在藝術對象當中。發現了美的客觀存在,發現了生命和人格的偉大表現,從而把這種主觀的情和意,轉移到客觀的景和象上,給自然和藝術以生命,給客觀事物賦予主觀的靈魂,這就是詩歌創作和欣賞當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正是這種移情作用的物質符號,這是此詩創作最為成功之處。這首詩題為送別,可又沒有交待所別之人和所別之事,全詩純為詠史抒懷之作。但吟誦全詩,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壯別場景如在目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所詠的歷史本身就是壯別,這同詩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在地點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詩歌超越了時空,全詩融為一體。一古一今,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最後統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詩的構思是極為巧妙的。

這首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拓了道路。

標籤:懷古送別詠史懷古

詩詞推薦

  • 憶江上吳處士

    賈島唐代〕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訊息海雲端。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端

    盧綸唐代〕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殿前歡·楚懷王

    貫雲石元代〕楚懷王,忠臣跳入汩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間強,為甚不身心放?滄浪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酅公合祔輓歌

    顧況唐代〕草露前朝事,荊茅聖主封。空傳餘竹帛,永絕舊歌鐘。清鏡無雙影,窮泉有幾重。笳簫最悲處,風入九原松。
  • 送虛白上人序

    高啟明代〕余始不欲與佛者游,嘗讀東坡所作《勤上人詩序》,見其稱勤之賢曰:“使勤得列於士大夫之間,必不負歐陽公。
  • 結襪子

    李白唐代〕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友人歸

    鄭思肖宋代〕年高雪滿簪,喚渡浙江潯。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鳳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別後空回首,冥冥煙樹深。
  • 送王昌齡

    李頎唐代〕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數千里,中無蒲稗生。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舉酒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書摩崖碑後

    黃庭堅宋代〕春風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明皇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祿兒。
  • 詠史二首

    劉禹錫唐代〕驃騎非無勢,少卿終不去。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賈生明王道,衛綰工車戲。同遇漢文時,何人居貴位。
  •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唐代〕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王含秀才序

    韓愈宋代〕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於味耶?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
  • 送友人遊河東

    項斯唐代〕停車曉燭前,一語幾潸然。路去干戈日,鄉遙饑饉年。湖波晴見雁,槐驛晚無蟬。莫縱經時住,東南書信偏。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明代〕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歸廬陵

    范成大宋代〕黃鵠飄然下九關,江船載月客俱還。名高豈是孤臣願,身退聊開壯十顏。傾蓋當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後期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懷古

    王珪唐代〕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故國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鄭侍御謫閩中

    高適唐代〕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 虢國夫人夜遊圖

    蘇軾宋代〕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
  • 賣花聲·雨花台

    朱彝尊清代〕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乾接大長乾。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闌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勸金船·無情流水多情

    蘇軾宋代〕無情流水多情客,勸我如曾識。杯行到手休辭卻,這公道難得。曲水池上,小字更書年月。還對茂林修竹,似永和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原文_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