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夜雨寄北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詞問答

問:夜雨寄北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夜雨寄北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夜雨寄北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李商隱夜雨寄北書法欣賞

李商隱夜雨寄北書法作品欣賞
夜雨寄北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麼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可譯為“一起”。
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重頭談起。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構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於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後,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 * ;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劉建勛)

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妻子: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於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後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像,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裡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後也,奇絕!”這看法是不錯的,但只說了一半。實際上是:那“魂”“預飛到歸家後”,又飛回歸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迴環對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說:“眼前景反作後日懷想,此意更深。”這著重空間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復對照。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里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這著重時間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迴環對比。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更多。但把二者統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於李商隱既善於借鑑前人的藝術經驗,又勇於進行新的探索,發揮獨創精神。

上述藝術構思的獨創性又體現於章法結構的獨創性。“期”字兩見,而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巴山夜雨”重出,而一為客中實景,緊承己答;一為歸後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後,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像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迴環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複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迴環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迴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云:“與公京口水雲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云:“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這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啟發,也是顯而易見的。(霍松林)

標籤:寫雨思念

詩詞推薦

  • 臨江仙

    毛熙震唐代〕南齊天子寵嬋娟,六宮羅綺三千。潘妃嬌艷獨芳妍。椒房蘭洞,雲雨降神仙。縱態迷歡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纖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山谷弟貶宜州

    黃大臨宋代〕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發,遠山修水,異日同歸處。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
  •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佺期唐代〕盧家少婦鬱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閻選唐代〕寂寞流蘇冷繡茵,倚屏山枕惹香塵,小庭花露泣濃春。劉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終是月中人,此生無路訪東鄰。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韋司馬別

    何遜南北朝〕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予起
  • 少年游·潤州作

    蘇軾宋代〕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
  • 酒泉子·楊柳舞風

    顧敻五代〕楊柳舞風,輕惹春煙殘雨。杏花愁,鶯正語,畫樓東。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訊息。鏡塵生,珠淚滴,損儀容
  •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

    元好問金代〕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裡,人物更風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春波軟盪紅樓

    吳錫麒清代〕春波軟盪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菸。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荊州歌

    李白唐代〕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撥穀飛鳴奈妾何。
  • 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秦觀宋代〕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訊息,千里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祭妹文

    袁枚清代〕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
  •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李白唐代〕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詠
  •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代〕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溫庭筠唐代〕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柳永宋代〕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擬把疏狂圖一醉。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元夕

    佚名宋代〕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淚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樓中望所遲客

    謝靈運南北朝〕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即事
  • 柳梢青 送盧梅坡

    劉過宋代〕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唐代〕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
夜雨寄北原文_夜雨寄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