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
看爽氣朝來三數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雨濛濛。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辛棄疾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書法作品欣賞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重巒疊嶂向西賓士,像千萬匹馬迴旋一般,直許弟的山要掉頭向東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進跳的水珠四處濺下;小橋橫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圓的月亮和剛拉開的弓。人老了應當過閒散的日子,可老天給我弟事,來掌管十萬棵高大的松樹。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樹盤曲的枝幹影子的外邊,在風風雨雨的聲音中間。
雨霧消散,重巒疊嶂露出面容,爭著和人見面。看早晨清新涼爽的空氣從一座座山峰撲面而來。座座山峰好像謝家子弟,衣著瀟灑,長相英俊;又好像司馬相如的車騎一般雍容華貴。我感覺直其中,有的如司馬遷的文章一樣,雄渾深沉,典雅勁健。在剛剛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問偃湖哪一天能夠展現煙水的美好景色?

注釋
大約作於慶元二年(1196),時稼軒罷居帶湖。靈山:位於江西上饒境內。古人有“九華五老虛攬勝,不及靈山秀色弟”之說,足見其雄偉秀美之姿。齊庵:當在靈山,疑即詞中之“吾廬”,為稼軒游山小憩之處。偃湖:新築之湖,時未竣工。
驚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飛泉瀑布。
跳珠:飛泉直瀉時濺起的水珠。
缺月初弓:形容橫截水面的小橋像一彎弓形的新月。
合:應該。
投閒:指離開官場,過閒散的生活。
檢校:巡查、管理。長身:高大。
龍蛇影:松樹影。
爽氣朝來:朝來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磊落:儀態俊偉而落落大方。
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剛健的文章風格。
太史公: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曾繼父職,任太史令,自稱太史公。

詩文賞析

讀辛棄疾這位大詞人的山水詞,就會發現他多么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有時似乎已經進入一種“神與物游”的境界,他筆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樣,有思想,有個性,有靈氣,流連其間,言感身受,別有新的天地。這首《沁園春》便有這種特色。

頭三句寫靈山群峰,是遠景。再寫近景:“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這裡有飛瀑直瀉而下,倒濺起晶瑩的水珠,如萬斛明珠彈跳反射。還有一彎新月般的小橋,橫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詞人猶如一位高明的畫師,在莽莽蒼蒼叢山疊嶂的壯闊畫面上,重抹了幾筆韶秀溫馨的情韻。

連綿不斷的茂密森林,是這裡的又一景色。辛棄疾在一首《歸朝歡》詞序中說:“靈山齊庵菖蒲港,皆長松茂林。”所以詞人接著寫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辛棄疾面對這無邊無垠的高大、蔥鬱的松樹林,不由浮想聯翩:這些長得高峻的松樹,多么像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戰士。想自己“壯歲旌旗擁萬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該當過閒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爺不放他閒著,又要他來統率這支十萬長松大軍呢!詼諧的笑語抑或是樂?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兒。內心深處確實隱隱有一份報國無門的孤憤在。

在這種地方,詞人輕輕點到即止,順勢落到自己山中結廬的事上來。齊庵,是辛棄疾在靈山修建的一所茅廬。他說,這房子選的地點還是不錯的,“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每當皓月當空,可以看到狀如龍蛇般盤屈的松影,又可以聽到聲如風雨的萬壑松濤,別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寫靈山總體環境之美,下片則是詞人抒寫自己處於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棄疾處於這占盡風光的齊庵中,舉目四望,無邊的青山千姿百態。拂曉,在清新的空氣中迎接曙光,東方的幾座山峰,像天真活潑的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從曉霧中探出頭來,爭相同他見面,向他問好。紅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氣象萬千。看那邊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瀟灑,充滿靈秀之氣。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風度,不就像芝蘭玉樹般的東晉謝家子弟嗎?再看那座巍峨壯觀的大山,蒼松掩映,奇石崢嶸,它那高貴亮麗的儀態,不就像司馬相如赴臨邛時那種車騎相隨、華貴雍容的氣派么!詞人驚嘆: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盡的,置身於這千峰競秀的大地,仿佛覺得此中給人的是雄渾、深厚、高雅、剛健等諸種美的感受,好像在讀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給人以豐富的精神享受。此中樂,樂無窮啊!在作者心目中,靈山結廬,美妙無窮,於是他關切地打聽修築偃湖的計畫,並油然而生一種在此長居的感覺。

這首詞通篇都是描寫靈山的雄偉景色,在寫景上頗有值得注意之處,它不同於一般描寫山水之作,它極少實寫山水的具體形態,而是用虛筆傳神寫意。如寫山似奔馬,松似戰士,寫得龍騰虎躍,生氣勃勃,實是詞人永不衰息的鬥爭性格的寫照,即他詞所說青山與我“情與貌,略相似”也。顯然,作者寫此詞,力圖透過山峰的外形寫出其內在的精神;力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內在的美寫出來。要傳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寫實的方法不行,於是辛棄疾藉助於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儻儒雅的風采來比擬山峰健拔秀潤的意態,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風格,來刻畫靈山深邃宏偉的氣度。表面上看來,這兩兩相比的東西,似乎不倫不類,風馬牛不相及,而它們在精神上卻有某些相似之點,可以使人生髮聯想。這種獨特的比喻,真可說是出神入化了!當然,為山水傳神寫照,是純粹寫觀賞風景之人的主觀感受,這種感受實際上與作者的胸襟、與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關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棄疾自己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詞作者這種傳山水之神的寫意筆法,在山水文學上開創了一代先河,值得後人仿效。

詞通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詞上片寫景由遠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寫足。不想轉入下片不僅仍寫景,而且仍寫山,但一反上片的寫山之“形”而轉寫山之“神”,連用三個立意新穎、構思別致的比喻:“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可見稼軒的磊落胸懷,用典取事驅遣自然,語既超曠,意又平和,新奇健雅,韻味無窮。最後,以景結情:“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漾漾?”似問非問,姿態、情韻已完全具備了。

標籤:豪放山水抒情

詩詞推薦

  • 偶成

    李清照宋代〕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

    柳永宋代〕前時小飲春庭院。悔放笙歌散。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愁無限。雖看墜樓換馬,爭奈不是鴛鴦伴。朦朧暗想如花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別二首之一

    杜牧唐代〕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少年游

    歐陽修宋代〕玉壺冰瑩獸爐灰。人起繡簾開。春從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洛陽城闕中天起,高下遍樓台。絮亂風輕,拂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李清照宋代〕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泗州東城晚望

    秦觀宋代〕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 水龍吟·雞鳴風雨瀟

    劉基明代〕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雲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
  •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清代〕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過小孤山大孤山

    陸游宋代〕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
  • 日出行 / 日出入行

    李白唐代〕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草不謝榮
  •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唐代〕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彭蠡湖晚歸

    白居易唐代〕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何必為遷客,無勞是病身。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張孝祥宋代〕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與歌者何戡

    劉禹錫唐代〕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卻東西門行

    曹操魏晉〕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
  • 春望詞四首

    薛濤唐代〕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風花
  • 春暮西園

    高啟明代〕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夜行

    張九齡唐代〕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猶有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寒夜思友三首

    王勃唐代〕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鴻雁西南飛,如何故人別。朝朝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原文_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