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詠龍涎香

作者:王沂孫 朝代:宋代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
幾回殢嬌半醉。翦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余熏,空篝素被。

詩詞問答

問:天香·詠龍涎香的作者是誰?答:王沂孫
問:天香·詠龍涎香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王沂孫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沂孫名句大全

王沂孫天香·詠龍涎香書法欣賞

王沂孫天香·詠龍涎香書法作品欣賞
天香·詠龍涎香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孤獨聳立的海中礁石上繚繞著濃煙,層層雲濤蛻采二淡月出現,鮫人趁著夜晚,到驪宮去採集清淚般的采涎。風送竹筏隨著海潮去遠,夜深時采涎和著薔薇花的清露進行研煉,化作心字形篆香而令人悽然魂斷。采涎裝入紅那盒後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經營的火環。點燃時一縷翠煙縈繞在幕簾,仿佛是海氣雲天。
暗想從前,她不知道有多少次撒嬌耍蠻,故意喝的半醉不醉,輕輕的把燈火往碎剪。更兼故鄉的溪山,飄揚著輕雪漫漫,我們把小窗一關,那情味真是令人感到陶醉香甜。而今,我如同荀令老去,早已忘卻昔年酒宴間那溫馨與 * 。徒然愛惜當年留下的余香,已然把素被放在空空的熏籠上,以此來熨貼一下傷透的心田。

注釋
天香:詞牌名,雙能九十六字,前能四仄韻,後能六仄韻。采涎香:古代香料。
孤嶠(qiáo)蟠煙:《嶺南雜記》,“采涎於香品中最貴重,出大食國西海之中,上有雲氣罩護,下有采蟠洋中大石,臥而吐涎,飄浮水面,為太陽所爍,凝結而堅,輕若浮石,用以和眾香,焚之,能聚香菸,縷縷不散。”孤嶠火的就是傳說中采所蟠伏的海洋中大塊的礁石;蟠煙,蟠繞的雲煙,就是采上罩護的雲氣。所謂的采涎據說就是抹香鯨的腸內分泌物。
層濤蛻月:波濤映月如閃動的采鱗。
驪(lí)宮:謂驪采所居之地。“驪”字蓋火驪采而言。鉛水:驪采的涎水。黑采稱為驪采,成語有“探驪得珠”。
汛遠槎風:采香的人乘木筏(槎)隨潮汛而去。“汛”字為潮汛之意,“槎”字火鮫人乘槎至海上採取采涎,隨風趁潮而遠去,於是此被采之采涎遂永離故居不復得返矣。此典出自張華《博物志》“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見浮槎去來不失期”。
夢深薇露:采涎香要用薔薇水(香料)調製,這裡把采涎作為有情之物來寫——對故鄉的離夢滲透了薔薇水。薇露,意火薔薇水是一種製造采涎香時所需要的重要香料。
斷魂心字:“心字”原來正是一種篆香的形狀。
紅甆(cí)候火:《香譜》說采涎香制時要“慢火焙,稍乾帶潤,入甆盒窨。”紅甆,火存放采涎香之紅色的甆盒。候火,火焙制時所需等候的慢火。
冰環玉火:香製成後的形狀,有的像白玉環,有的像女子的纖纖細火。
依稀海雲天氣:焚香時,前面引的《嶺南雜記》說采涎香“能聚香菸,縷縷不散”,好像把故居的“海雲天氣”都帶回來了。
殢(tì)嬌:困頓嬌柔。這裡開始回想焚香的女子。“殢”原為慵倦之意,此處意為半醉時的嬌慵之態,自當為男子眼中所見女子之情態。
花碎:這花是燈花。
小窗深閉:在故鄉,外面雪花紛飛,屋內卻紅袖添香,縴手挑燈,讀書養性兩相宜,確實是太好了。《香譜》說焚采涎香應在“密室無風處”,“小窗深閉”隱含了這個意思。
荀令:火的是三國時代做過尚書令的荀彧,愛焚香。
謾(mán)惜余熏,空篝(gōu)素被:篝,是火薰香所用的熏籠,香於籠中而熏的衣物。古人焚香時,常把被子放在籠上熏。作者明知無用,香已燃完,還是把被子放在籠上。

詩文賞析

詞人王沂孫生於南宋理宗在位之時,他的平生跨宋元兩朝。南宋滅亡後,元朝總管江南浮屠的僧人楊璉真伽,盜發在會稽的南宋帝後陵墓。在啟棺時,宋理宗的容貌如生時,有人說是因為含有夜明珠。掘墓者為了瀝取水銀,竟將其屍倒懸於樹間,慘狀不忍目睹,後又把他的骨頭遺棄在草叢之中。有一個叫唐鈺的義士,聞聽這個訊息悲憤異常,邀集鄉人,收拾帝後遺骸埋葬。唐鈺、王沂孫等人結社填詞,以“龍涎香”、“白蓮”、“蟬”、“蓴”、“蟹”等為題,抒發亡國之痛。

龍涎香是海洋中抹香鯨之腸內分泌物,並非龍吐涎之所化。抹香鯨是一種海上鯨魚,長達五六丈,鼻孔位於頭上,常露出水面噴水,想像為龍,據傳有雲氣罩護。“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敘寫詞人對於龍涎所產之地以及鮫人至海上採取龍涎之情景的想像。“孤嶠”實在指的就是傳說中龍所蟠伏的海洋中大塊的礁石,讓人不由想到奇幻的想像。至於“蟠煙”二字所寫的蟠繞的雲煙,指的就是傳說中之所謂“上有雲氣罩護”,而碧山在“煙”字上用一“蟠”字,想到龍蛇之類的“蟠”伏。短短的四個字,碧山已寫出了他對於龍涎之產地,和海嶠的奇妙景象。次句“層濤蛻月”寫鮫人至海上採取龍涎時之夜景。“蛻”月,使人引起對龍蛇的聯想。意謂月光在層濤中的閃動,如同自層層波浪的蛻退中吐涌而出,又正似龍蛇之類鱗甲的蛻退。“蛻”字,即緊扣題目,又寫出月光閃動的情景。是用得極奇妙而又極為恰當真切的一個字。而且此一“蛻”字,正好與上一句的“蟠”字遙遙相對,文法上極工整,同樣強烈地暗示著對於神話中所傳說的“龍”的想像。“驪宮夜采鉛水”,“驪”字蓋指驪龍而言,“驪宮”謂驪龍所居之地,遙應首句“蟠煙”的“孤嶠”。“夜”指取龍涎時為夜晚,和前面所表示的“月”相應。而且用“鉛水”以代龍涎,為讀者提供了極為多義的暗示。龍涎乃是鉛水,是一種白色的,有香氣的鉛水。

至於就章法結構而言,則從首句“孤嶠”之寫地,次句“蛻月”之寫夜,至此句“采鉛水”之寫事,過渡自然,而不平淡。“訊遠槎風”便寫其和“驪宮”相去已遠。“汛”字為潮汛之意:“槎”字指鮫人乘槎至海上採取龍涎,隨風趁潮而遠去,於是此被采之龍涎遂永離故居不復得返矣。此典出自張華《博物志》“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見浮槎去來不失期”。下面“夢深薇露”,寫此龍涎被採去以後之遭遇。“薇露”意指薔薇水是一種製造龍涎香時所需要的重要香料。然則此遠離故土之龍涎當其在“薇露”之香氣中共同研碾之時,懷念過去,夢想未來。故曰“夢深薇露”也。“化作斷魂心字。”碧山既將龍涎視為如此有情之物,於是此有情之龍涎遂於經過一番研碾之後化而為”斷魂“之”心字“。”心字“原來正是一種篆香的形狀,明楊慎《詞品》即曾載云: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心字”原為龍涎香被製成之後所可能實有之形狀,只是碧山在“心字”前又加了“斷魂”二字,更著重描寫龍涎化為“心字”以後淒斷的心魂。自”汛遠槎風“之遙遠的追憶,經過“夢深薇露”之磨碾的相思,到“化作”“心字”的淒斷的心魂,想像之豐富,感受之深銳,則非常人所能揣度也。

“紅甆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寫龍涎被焙製成的各種形狀,和被焚時的情景。“紅甆”指存放龍涎香之紅色的甆盒,“候火”指焙制時所需等候的慢火。至於“冰環玉指”則當指龍涎香製成的形狀。王沂孫把“冰環”與“玉指”連言,如同寫女子之縴手玉環,遂使讀者頓生無數想像。前面還有著“乍識”二字,用得奇巧。一“乍”字但通出初睹佳人的驚喜之狀,寫出龍涎香之珍貴與味之精美。“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真切地寫出了龍涎香被焚時“翠煙浮空,結而不散”的實景,而且更在簾前一縷翠影的縈迴中,暗示了多少磨難而不毀兩情繾綣的相思,更在海天雲氣的依稀想像中,暗示了多少對當年海上的“孤嶠蟠煙”的懷念。

上半闋在一縷香菸的縈迴縹緲中,把對龍涎香製作的過程做了總結。下半闋從“幾回殢嬌半醉”到“小窗深閉”,通過上闋龍涎香本身的敘寫,而開始回憶起當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懷念的情事來。

“幾回”是懷想當年之事也。“殢嬌半醉”的“殢”原為慵倦之意,此處意為半醉時的嬌慵之態,自當為男子眼中所見女子之情態。此著重寫焚香一事。“剪春燈、夜寒花碎”,接寫女子之動作,寫一女子之剪燈花而已,春是“春”燈,花為碎花,便顯出了無限嬌柔旖旎之情調,“夜寒”則以窗外之寒冷反襯窗內之溫馨。“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窗外的嚴寒飛雪“深閉”的“小窗”中“殢嬌半醉”之人的“剪春燈”此處寫情寫事,出語甚妙。“故溪”,原為當日故園家居時所經常享有之情事,又遙遙與前面的“幾回”相呼應。龍涎香之所以可貴,原在其有著一種“翠煙浮空,結而不散”的特質,特別是在“密室無風處”。此處寫人事是虛筆,實乃寫龍涎香也。

“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把前面所著意描寫的焚香、剪燈等溫馨旖旎的情事,驀然一筆掃空,有無限悲歡今昔之感在於言外。“荀令”據習鑿齒《襄陽記》所載云:“荀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氣不歇。”指的是三國時代尚書令荀彧。“荀令”素愛薰香。“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意為:如今之荀令已經老去,無復當年愛薰香之風情況味矣。“頓”字,刻意描寫光陰之消逝、年華之老去恍如石火、電光之疾速。“樽前”則正與前面之“殢嬌半醉”相呼應,可見其溫馨如彼之往事,固久已長逝無回,甚至在記憶中也難於追憶了。因而“總忘卻”忘卻不易,因此“謾惜余熏,空篝素被”,無限往事雖空而舊情難已。“篝”字指的是薰香所用的熏籠,香於籠中而熏的衣物。此時既已不復有薰香之事,是“篝”內已“空”矣。獨留一絲悵然而已。

然而此“余熏”雖然尚在,而往事則畢竟難回,故曰“謾惜余熏”也。碧山此詞,於結尾之處,寫一種難以挽回的悲哀,讓人低回宛轉、悵惘無窮,所寫的主題雖然只是無生命、無感情的龍涎香,多借用典故,但在豐富的想像和精心地組織和安排下,讓“物”有人情。

標籤:詠物懷念

詩詞推薦

  • 題友人云母障子(時年十五)

    王維唐代〕君家雲母障,時向野庭開。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畫來。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杜鵑花

    釋擇璘宋代〕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三嘆鶴林成夢寐,前生閬苑覓神仙。小山
  • 念奴嬌·梅

    辛棄疾宋代〕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
  • 浣溪沙 詠橘

    蘇軾宋代〕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 詠柳

    曾鞏宋代〕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王淇宋代〕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 攤破浣溪沙/山花子

    李清照宋代〕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楊花

    章楶宋代〕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
  • 核舟記

    魏學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
  • 雨不絕

    杜甫唐代〕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颺如絲飛。階前短草泥不亂,院裡長條風乍稀。舞石旋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眼邊
  • 臨發崇讓宅紫薇

    李商隱唐代〕一樹濃姿獨看來,秋庭暮雨類輕埃。不先搖落應為有,已欲別離休更開。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綿相憶隔章台。天涯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驀山溪·梅

    曹組宋代〕洗妝真態,不作鉛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黃昏院落,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吳文英宋代〕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懶妝斜立澹春姿。月落溪窮清影在,日長春去畫簾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

    李商隱唐代〕陶詩只採黃金實,郢曲新傳白雪英。素色不同籬下發,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開雲母,帶露全移綴水精。偏稱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京兆府新栽蓮(時為盩厔縣尉趨府作)

    白居易唐代〕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下有青泥污,馨香無復全。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物性
  • 詠湖中雁

    沈約南北朝〕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刷羽
  •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宋代〕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白菊三首

    司空圖唐代〕人間萬恨已難平,栽得垂楊更系情。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莫惜西風又起來,猶能婀娜傍池台。不辭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丁香結·夷則商秋日海棠

    吳文英宋代〕香裊紅霏,影高銀燭,曾縱夜遊濃醉。正錦溫瓊膩。被燕踏、暖雪驚翻庭砌。馬嘶人散後,秋風換、故園夢裡。吳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 朝中措·梅

    陸游宋代〕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淒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
天香·詠龍涎香原文_天香·詠龍涎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