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元好問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名句出處

出自金朝元好問的《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
侯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元好問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元好問春閨月,紅袖不須啼。書法作品欣賞
春閨月,紅袖不須啼。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軍隊中的鼓聲、角聲在秋風中作響,城頭上的旗幟在夕陽的照耀下緩緩地飄動。 少年應當從軍,身跨戰馬,馳騁邊關。只要能夠從軍馳騁就十分快樂,並不要在乎由誰來帶兵。
偵察的騎兵才通過薊北,而部隊的威名已震動遼西。等打完仗,回到故鄉時,仍是楊柳依依的春天,時間不會太長。 征人連戰連勝,可以很快凱旋,閨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淚。

注釋
江月晃重山:詞牌名。《詞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詞每闕上三句為《西江月》體,下二句用《小重山》體。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嵩(sōng)山:古稱“中嶽”,在河南省登封縣北。金宣宗興定三年(1218),元好問因避戰亂從三鄉(河南省宜陽三鄉鎮)移家登封嵩山。
”從軍”二句:化用王粲《從軍》詩:”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
侯騎(jì):偵察的騎兵。
薊(jì)北:薊州之北,漢唐塞北之地。
遼西:今遼寧遼河以西地區。
春閨(guī):春日的閨閣。
紅袖(xiù):代指佳人。

簡評

該詞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說法:一據龍德壽《元好問薩都剌集》這首詞是作者於貞祐丙子(1216)為避兵南渡之後而作。一據唐圭璋《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詞人在戰亂避難時從三鄉(今河南宜陽三鄉鎮)移家登封嵩山,此詞是初到時所作。

元好問名句,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名句

詩詞推薦

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