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晚秋

作者:趙嘏 朝代:唐代

長安晚秋原文

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詩詞問答

問:長安晚秋的作者是誰?答:趙嘏
問:長安晚秋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長安晚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趙嘏的名句有哪些?答:趙嘏名句大全

趙嘏長安晚秋書法欣賞

趙嘏長安晚秋書法作品欣賞
長安晚秋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拂曉的雲與攀在漫天遊動,樓台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里我隻身倚樓中,
艷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著囚徒把數充。

注釋
題:一作《長安秋望》,一作《長安秋夕》。
⑴淒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流:指移動。
⑵漢家宮闕(què):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
⑶殘星,天將亮時的星星。雁橫塞:因為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過。橫,渡、越過。塞,關塞。
⑷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
⑸紫艷:艷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籬:籬笆。
⑹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塊陸地。
⑺鱸(lú)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為大司馬東曹掾。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的菜蓴妒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
⑻南冠:楚冠。因為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為南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間之日:‘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悅之,召而吊之。’後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戰俘。

詩文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淒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這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讚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鞏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閒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的陶靖節,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於此吧?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著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末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淒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趙慶培)

標籤:秋天寫花菊花

詩詞推薦

  • 吳山青/長相思

    趙溍宋代〕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滿將春色盛。仙佩鳴。玉佩鳴。雪月花中過洞庭。此時人獨清。
  • 清平調·其三

    李白唐代〕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乾。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中秋

    司空圖唐代〕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上曲

    田錫宋代〕秋氣生朔陲,塞草猶離離。大漠西風急,黃榆涼葉飛。襜襤罷南牧,林胡畏漢威。藁街將入貢,代馬就新羈。浮雲
  •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李白唐代〕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歌鼓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蘇軾宋代〕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兩兩輕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秋感

    吳文英宋代〕背庭緣恐花羞墜。心事遙山里。小簾愁卷月籠明。一寸秋懷、禁得幾蛩聲。井梧不放西風起。供與離人睡。夢和新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引·渡口

    柳永宋代〕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淒涼。香
  • 秋思

    李白唐代〕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雲斷,單于秋色來。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雨中花·夜行船

    蘇軾宋代〕雨中花慢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開。遂不獲一賞。至九月。忽開千葉一顓。雨 * 為置
  • 秋閨思二首

    張仲素唐代〕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夢裡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
  • 倦夜

    杜甫唐代〕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揚州慢·瓊花

    鄭覺齊〔宋代〕弄玉輕盈,飛瓊淡濘,襪塵步下迷樓。試新妝才了,炷瀋水香球。記曉剪、春冰馳送,金瓶露濕,緹騎新流。甚天
  • 鄭谷唐代〕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

    李商隱唐代〕陶詩只採黃金實,郢曲新傳白雪英。素色不同籬下發,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開雲母,帶露全移綴水精。偏稱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夢中作

    歐陽修宋代〕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唐代〕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一剪梅/一翦梅

    周邦彥宋代〕一剪梅花萬樣嬌。斜插梅枝,略點眉梢。輕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誤招。夜漸寒深酒漸消。袖裡時聞玉釧敲。
  • 好事近·花底一聲鶯

    劉翰宋代〕花底一聲鶯,花上半鉤斜月。月落烏啼何處,點飛英如雪。東風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驚動小亭紅雨,舞雙雙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
  •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韓愈唐代〕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
長安晚秋原文_長安晚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