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作者:李昴英 朝代:宋代

原文

怪朝來、片紅初瘦,半分春事風雨。
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
芳草渡。
似叫住東君,滿樹黃鸝語。
無端杜宇。
報采石磯頭,驚濤屋大,寒色要春護。
陽關唱,畫鷁徘徊東渚。
相逢知又何處。
摩挲老劍雄心在,對酒細評今古。
君此去。
幾萬里東南,只手擎天柱。
長生壽母。
更穩步安輿,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詩詞問答

問:《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作者是誰?答:李昴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詩文賞析


這是作者成名之作。它氣勢磅礴,將離別之恨表現得深沉 、細膩;同時,又充滿著樂觀主義的激情,催人奮進。
王子文,名埜字子文,號潛齋,浙江金華人,是南宋後期主戰派官員。在理宗淳祐年間,先後任職於隆興、鎮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等職。他憂國憂民,為人所景仰。而本詞的作者李昴英也是個不畏強御、直言敢諫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權臣賈似道,被理宗稱為“南人無黨 ”,所以詞中每多以國事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王埜即將赴任的太平州在長江南岸,居南北交通衝要,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又臨近前線 ,因此地位相當重要。王埜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國防、江防的重任。“怪朝來 、片紅初瘦,⋯⋯”以“怪”字領起,表達自己驚詫之情,一下子便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麼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開始飄落了。花兒萎謝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個娟美俏麗的人兒忽然顰眉蹙額,清減了幾分。接著,作者以“半分春事風雨”倒點原因,解開前面自設的疑團。“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原來昨晚一場摧花的風雨將春色大大損毀了。“半分”,說明了摧損程度 。這就是詞家的所謂“逆筆”,目的是使重點突出。
三 、四句正式點明“離恨 ”,轉入送別的主題。“有腳陽春 ”。(一本作“有腳艷陽”)是對能施“惠政”的官員的傳統稱頌語,意思是說他所到之處,如陽春之和煦 ,能令百姓昭蘇 。但現在“陽春難駐”,王埜大人要調走了 ,因此連山水似乎也充滿離愁別恨 。讀到這裡 ,我們頓悟前面寫春殘景象不只是為了烘染離別的氣氛,而是對“陽春難駐”作形象的說明。“芳草渡。似叫住東君,滿樹黃鸝語。”寫渡頭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樹上的黃鶯正在啼囀,仿佛是懇請即將離去的春天再多留駐一會兒。黃鸝即黃鶯,鳴聲婉轉悅耳。這裡“芳草”兩句也是融情於景,借啼鳥之惜春,比喻自己對王埜的依依惜別。
然而王氏的調動是國家的需要、時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儘管上難以割捨,也只能分手了。在詞中,這一轉折是由“無端杜宇”四字開始的。無端,即沒有來由,無緣無故;這裡含有無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聲與“不如歸去”相近 ,所以又名“催歸”。這裡說“報采石磯頭 ,驚濤屋大 ,寒色要春護”的是杜鵑鳥 ,其目的是與上句的“黃鸝”相照應 ,扣緊暮春景色,讓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個上半闋的意境更顯渾成。采石磯,在安徽當塗牛渚山北部,突入長江中 ,奇險雄偉,“驚濤屋大”是說長江風急浪高。後三句意思是說,當塗江面一帶,風狂浪惡,滿目寒涼,正需要春陽的呵護。意思是那裡位置的重要和形勢的艱危險惡 ,須由豪傑之士去支撐局面 。我們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國滅亡後,次年蒙古兵即大舉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時烽煙四起。
上闋借景抒寫惜別之意,情緒一波三折,從開頭至“陽春難駐 ”,是一開 ;“叫住東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護 ”又是一開。”將戀戀不捨而又不得不捨的心緒描繪得細膩傳神。
下闕以送別情景過渡 ,然後再轉入臨別贈言 。“陽關唱 ,畫鷁徘徊東渚。”人們唱起了驪歌,遠行的船隻即將啟航了 。臨別之際 ,人們自然希望後會有期 ,但何時何地才能見面呢?世事實在難以預料,不過 ,既然已經以身許國,個人的事亦無需多慮了。“相逢知又何處”一句,正表達了詞人這種複雜的心情。於是,在餞別的酒筵上,兩人同抒壯懷,細評今古。“摩挲老劍”,如同詩詞中常見的“撫劍”、“看劍”一樣,表明詞人渴望施展抱負;“劍”而說“老”,則表明他們經過千磨百折而雄心猶存,不是難能可貴嗎?“君此去 。幾萬里東南,只手擎天柱。”這是作者對友人的殷殷囑望,希望他負起拱衛東南的重任,做撐持時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見兩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詞寫到這裡,一氣呵成,情郁而辭暢,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但下面收束處出語涉腐,令全篇有所減色。
“長生壽母。更穩坐安輿,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這是順帶為王埜之母祝壽,並錶王之孝順。安輿,也叫“安車 ”,是婦女、老人乘坐的小車。三槐堂 ,是有關王姓的典故。這裡用典為王氏祝壽之詞。彩衣舞,用老萊子七十娛親的故事。這種詞句象李調元《雨村詞話》指出的,“乃獻壽俗套諛詞”,算是敗筆。
總之,除結尾之外,全詞大體寫得不錯,而尤以上半闋為佳:跳蕩轉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闋上半則富雄直之氣,大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之概。作為一首送別詞。它密切結合當前景色與情事,大處著眼,細心落筆,將私人離合之感與整個社稷安危連繫起來,融“小我”入“大我 ”,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氣勢和較高的格調,應當說是頗為難得的。這正是作者胸襟抱負與藝術手腕的完美結合。

詩詞推薦

  • 上明達皇后冊寶五首

    真宗宋代〕恭斂宜家,柔順承天。德昭彤管,尤在進賢。寮冊社翟,追榮壽原。四時裸享,何千萬年。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曲中唱語

    佚名宋代〕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舍下雄雞傷一德,南頭小鳳納三千。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奇父竹齋小池及遊春五絕

    胡寅宋代〕東風不放兩般春,只系胸懷故與新。為問漆園蝴蝶夢,何如沂水舞雩人。
  • 寄季張

    黃庭堅宋代〕園中看筍已成竹,階下種槐還得陰。出門望君車馬絕,臨水問信鯉魚沈。贈君以匠石斸泥之利器,淵明無弦之素琴
  • 採蓮曲

    齊己唐代〕越溪女,越江蓮。齊菡萏,雙嬋娟。嬉遊向何處,採摘且同船。浩唱發容與,清波生漪連。時逢島嶼泊,幾共鴛鴦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玉笈齋書事

    陸游宋代〕莫笑新霜點鬢須,老來卻得少工夫。晨占上古連山易,夜對西真五嶽圖。叔夜曾聞高士嘯,孔賓豈待異人呼。眉間
  • 東門行

    文同宋代〕土有失所偶,難甘蓬蓽微。拔劍出東門,感憤不顧歸。賢哉彼嘉匹,逐逐牽其衣。願同此{檀木換飠}粥,節義安
  • 暮春

    張耒宋代〕夜雨輕寒拂曉晴,牡丹開盡過清明。庭前落絮誰家柳,葉里新聲是處鶯。白髮生來如有信,青春歸去更無情。便當
  • 題能仁照庵紹亨所建

    胡寅宋代〕福州多僧天下聞,緇衣在處如雲屯。何人能了上大事,齋魚粥鼓徒紛紛。雲中復表第二月,何異污渠鑒毛髮。不獨
  • 奉和郎中題仙岩瀑布十四韻

    靈澈唐代〕致閒在一郡,民安已三年。每懷貞士心,孫許猶差肩。采異百代後,得之古人前。捫險路坱圠,臨深聞潺湲。上有
  • 【中呂】普天樂_吳門客中九

    任昱元代〕吳門客中九秋天,三吳地,江空寒早,天遠書遲。 * 開,丹楓墜。流水行雲無拘系,好光陰枉自驅馳。塵心自洗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楊飛卿國錄

    喻良能宋代〕楊侯作錄來成均,野鶴昂昂端不群。一朝議論不入意,棄擲祿位如浮雲。群公挽衣留不住,直入苕霅親耕耘。惜吾
  • 戲和壽州曾秘丞黃黃詩

    王禹偁宋代〕黃黃真是小巫娥,買恐千金價不多。別母語嬌空有淚,對人聲顫未成歌。產從南國勝桃李,攜去東山隱薜蘿。滁上
  • 從王彥博覓洞庭柑三首

    趙蕃宋代〕聞道居家近橘坡,青黃遙想問疏籬。可能乞我數包否,仍寄韋郎七字詩。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零四首

    釋紹曇宋代〕鑒在機行,妙在轉處。碧眼胡兒,全無肯路,行一步是一步。信腳錯踏翻,大地無寸土。業風吹上乳竇山,來點一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傳岩叟病中見寄

    陳文蔚宋代〕平時安樂病中知,多少人間未發機。若把此身常似病,分明四十九年非。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月真歌

    徐鉉唐代〕揚州勝地多麗人,其間麗者名月真。月真初年十四五,能彈琵琶善歌舞。風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嬌鶯百般語。揚州
  • 戊早年七夕五絕

    張秉宋代〕斜漢西傾桂魄新,停梭今夕度天津。世間縱有支機石,誰是成都賣卜人。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
  • 至政王侍郎輓歌二首

    司馬光宋代〕振鷺辭靈沼,冥鴻翔太虛。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詩酒江山勝,園林俸祿余。所忠今不往,誰奏茂陵書。
  • 宗忠簡公畫像贊

    陳炳宋代〕平生孔明,稱慕莫及。像見忠簡,懦夫有立。橫流砥柱,萬里長城。欲奮空弮,以植危傾。猛將斂手,氣指目使。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原文_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