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詞問答

問: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書法欣賞

白居易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書法作品欣賞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茸。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注釋
枯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枯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枯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茸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詩文賞析

又作"草"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翻譯、評析:劉建勛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閒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命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髮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瀰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台”(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該是如何生氣勃勃!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裡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周嘯天)

標籤:唐詩三百首國小古詩送別詠物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離別

詩詞推薦

  • 鸚鵡

    方孝孺明代〕幽禽兀自囀佳音,玉立雕籠萬里心。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陳子昂唐代〕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宋代〕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 減字木蘭花·花

    蘇軾宋代〕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寒夜思友三首

    王勃唐代〕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鴻雁西南飛,如何故人別。朝朝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長乾曲四首

    崔顥唐代〕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乾人,自小不相識。下渚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送李御帶珙

    李曾伯宋代〕餞稅巽甫。唐入以處士辟幕府如石、溫輩甚多。稅君巽甫以命士來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號安之,如
  • 為有

    李商隱唐代〕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子由中秋見月

    蘇軾宋代〕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
  • 詠銅雀台

    汪遵唐代〕銅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顰眉望漢宮。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別王十七管記

    高適唐代〕故交吾未測,薄宦空年歲。晚節蹤曩賢,雄詞冠當世。堂中皆食客,門外多酒債。產業曾未言,衣裘與人敝。飄颻
  •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唐代〕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四鎮薛侍御東歸

    岑參唐代〕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野菊(又見《孫逖集》,題作詠樓前海石榴)

    李商隱唐代〕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細路獨來當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雲
  • 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代〕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柳梢青 送盧梅坡

    劉過宋代〕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

    孫光憲唐代〕離棹逡巡欲動,臨極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滿捧,綺羅愁,絲管咽。回別,帆影滅,江浪如雪。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琵琶行 / 琵琶引

    白居易唐代〕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
  • 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唐代〕南國辛居士,言歸舊竹林。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余亦忘機者,田園在漢陰。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鳴雁行

    李白唐代〕胡雁鳴,辭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一一銜蘆枝,南飛散落天地間,連行接翼往復還。客居煙波寄湘吳,凌霜觸雪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_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