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代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

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
朝雲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
急雪脊令相併影,驚風鴻雁不成行。
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

詩詞問答

問: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作者是誰?答:黃庭堅
問: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黃庭堅的名句有哪些?答:黃庭堅名句大全

黃庭堅和答元明黔南贈別書法欣賞

黃庭堅和答元明黔南贈別書法作品欣賞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兄弟倆在離家萬里的黔州邊遠之地,依依惜別似乎忘記了身在逆境的羈旅生涯,野猿的悲鳴使我們從離別忘情中清醒,傷心的淚水落灑落在離別時的酒杯之中。
回憶起楚懷王夢見神女朝雲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夢破滅。夜雨淅淅瀝瀝,何時可以和兄長對床而臥,長聚相伴。
風雨雪交加急降,鶺鴒鳥在風雪中形影不離,鴻雁在風暴中驚慌的離散失群,飛不成行。
相必兄長你會在歸舟中常常翹首遙望天邊,頻頻回首離別的方向,從今後還要多寄來書信安慰天涯斷腸的我。

注釋
元明:黃庭堅的長兄黃大臨,字元明,弟兄兩手足情深。
萬里:指黃庭堅《書萍鄉縣廳壁》記述兄弟相送之事:初元明自陳留出尉氏、許昌,渡漢沔。略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進余安置於摩圍山之下。淹留數月,不忍別,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淚握手,為萬里無相見期之別。”代指路途遙遠。
相看:相對。
逆旅:旅店。
三聲清淚:古樂府《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觴(shāng):指酒杯。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脊令:鳥名,即鶺鴒(jī líng)。
鴻雁:喻兄弟。
歸舟天際:引用謝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句:“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頻書:常常通信。

詩文賞析

全詩感情深篤,首聯即正面寫離別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瀾。在離家萬里的邊遠之地,兄弟相對,情深誼長,忘記了是謫居異鄉,暫寓逆旅。但無情的現實卻是離別在即,歸途迢遞,兄弟將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鳴陡然使他從幻想中清醒過來,於是點點清淚灑落在離別時的酒杯中。
頷聯寫抱負落空,但求將來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內,長享天倫之樂。作者被貶當日與兄長黃元明同過巫峽時,回憶起楚王夢見神女的故事。同時也隱寓詩人往日的抱負,好似登天之夢,已經破滅。邪佞當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書》:“屈指推日星,許身上雲霞。安知九天關,虎豹守夜叉。”《送少章從翰林蘇公餘杭》:“欲攀天關守九虎,但有筆力回萬牛。”這一比喻又是來自屈原的“楚辭”,如《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閭闔而望予。”《惜誦》:“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則是用韋應物與蘇軾的詩意,感嘆什麼時候兄弟能長聚相伴,對榻話舊。韋應物《示全真元長》詩:“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後經白居易沿用,“風雪”又化為“風雨”,其《雨中招張司業宿》詩說:“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蘇軾兄弟極喜此句,他們早年同讀韋應物此詩,“側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閒居之樂”(蘇轍《逍遙堂會宿詩序》),所以他們的詩中常常詠及“對床夜語”,用以指擺脫了官場的束縛後,兄弟之間親切溫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蘇軾“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此句即為黃庭堅詩句的出處。“涼”又是暗用陶淵明“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的意思(《與子儼等疏》),形容歸隱後的逍遙自得。黃庭堅在這裡與長兄以退隱相約,表達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後,想在隱逸與天倫之樂中尋找慰藉的思想。
頸聯既是寫景,又是比興,進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寫大雪紛飛中,但見鶺鴒鳥相互依傍,同時也是喻兄弟患難與共。《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對句則寫驚風中,大雁離散失群,飛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就寫景而言,這一聯是賦筆,但賦中有比,同時從睹物興懷而言,則又是象中有興。詩人眼前的風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嘆自己境遇的險惡、兄弟的離散,所以將雪稱作“急”,風稱作“驚”,正反映了詩人觸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中所寫的“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牆”,正為黃庭堅所借鑑。這一聯用典貼切,形象生動。對比鮮明,“脊令並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寫照,又反襯出兄弟離散的哀傷。
尾聯從自身宕開,翻進一層,寫兄長在歸舟中常常翹首遙望天際,盼望兄弟早日歸來。謝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說:“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黃庭堅化用此詩,而在寫法上則吸取前人的藝術經驗,比單純寫自己的相思來得更深婉蘊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結句從對方落筆,反寫兄弟思念自己:“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結句作臨別時的珍重叮嚀之語:從今後可要多多來信,以慰我這天涯斷腸人。詩人的滿腔深情都傾注在這聲聲囑咐中了。
這首詩表現出黃庭堅在化用典故成語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經過鍛鍊熔鑄,卻顯得渾成無跡;正所謂水中著鹽,食而方知其味。由於善用典故、點化成語,大大豐富了詩句的內涵,觸發了層層的聯想,所以這首詩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黃庭堅的詩以瘦勁挺拔著稱,但這只是問題的一面。由於他宅心忠厚,感情誠摯,所以他的詩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為師友、兄弟贈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頗為感人,此詩即是一例。

標籤:抒情送別

詩詞推薦

  • 【南呂】金字經_樂閒百年渾

    張可久元代〕樂閒百年渾似醉,滿懷都是春,高臥東山一片雲。嗔,是非拂面塵。消磨盡,古今無限人。范蠡黃金像,謫仙白玉
  • 喜遷鶯·街鼓動

    韋莊唐代〕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重別周尚書

    庾信南北朝〕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宋代〕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宋代〕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
  • 重陽

    文天祥宋代〕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乾坤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和昌父

    辛棄疾宋代〕萬事紛紛一笑中。淵明把菊對秋風。細看爽氣今猶在,惟有南山一似翁。情味好,語言工。三賢高會古來同。誰知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楚女不歸

    溫庭筠唐代〕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玉釵斜篸雲鬟重,裙上金縷鳳。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 宴清都·送馬林屋赴南宮分韻得動字

    吳文英宋代〕柳色春陰重。東風力,快將雲雁高送。書檠細雨,吟窗亂雪,井寒筆凍。家林秀橘霜老,笑分得、蟾邊桂種。應茂
  • 柳梢青·茅舍疏籬

    楊無咎宋代〕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可更相宜,煙籠修竹,月在寒溪。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訴衷情·眉意

    歐陽修宋代〕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施灘

    崔道融唐代〕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 送賈訥倅眉二首

    蘇軾宋代〕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李大夫,眉之賢守也。)鹿頭北望應逢
  • 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何夢桂宋代〕記年時、人人何處,長亭曾共杯酒。酒闌歸去行人遠,折不盡長亭柳。漸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後。青條似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沉醉東風

    盧摯元代〕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感春五首

    韓愈唐代〕辛夷高花最先開,青天露坐始此回。已呼孺人戛鳴瑟,更遣稚子傳清杯。選壯軍興不為用,坐狂朝論無由陪。如今
  • 滕王閣序

    王勃唐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
  • 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元好問金代〕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

    劉長卿唐代〕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行人杳杳看西月,歸馬蕭蕭向北風。漢水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獨酌二首

    李白唐代〕東風扇淑氣, 水木榮春暉。白日照綠草, 落花散且飛。孤雲還空山, 眾鳥各已歸。彼物皆有託, 吾生獨無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原文_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