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 其十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沒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詩詞問答

問:讀《山海經》 其十的作者是誰?答:陶淵明
問:讀《山海經》 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陶淵明讀《山海經》 其十書法欣賞

陶淵明讀《山海經》 其十書法作品欣賞
讀《山海經》 其十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精衛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
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鬥志始終存在。
同樣是生靈不存余哀,化成了異物並無悔改。
精衛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實現他們理想的好日子豈是能等待得到!

注釋
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據《山海經·北山經》及《述異記》卷上記載,古代炎帝之女精衛,因游東海淹死,靈魂化為鳥,經常銜木石去填東海。銜:用嘴含。微木:細木。
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爭權,失敗後被砍去了頭,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為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著盾牌和板斧。(《山海經·海外西經》)
猛志:勇猛的鬥志。
同物:精衛既然淹死而化為鳥,就和其它的鳥相同,即使再死也不過從鳥化為另一種物,所以沒有什麼憂慮。
化去:刑天已被殺死,化為異物,但他對以往和天帝爭神之事並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過去的壯志雄心。
良辰:實現壯志的好日子。詎:豈。

詩文賞析

陶淵明一生酷愛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詩重要的  主題,這首詩讚嘆神話形象精衛、刑天,即是此精神的體現。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起筆二句,概括了精衛的神話故事,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北山經》云:“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衛為復溺死之仇,竟口銜微木,要填平東海。精衛之形,不過為一小鳥,精衛之志則大矣。“精衛銜微木”之“銜”字、“微”字,可以細心體會。“銜”字為《山海經》原文所有,“微”字則出諸詩人之想像,兩字皆傳神之筆,“微木”又與下句“滄海”對舉。精衛口中所銜的細微之木,與那莽蒼之東海,形成強烈對照。越凸出精衛復仇之艱難、不易,便越凸出其決心之大,直蓋過滄海。從下字用心之深,足見詩人所受感動之深。“刑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話故事,亦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海外西經》云:“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乾戚以舞。”乾,盾也;戚,斧也。刑天為復斷首之仇,揮舞斧盾,誓與天帝血戰到底,尤可貴者,其勇猛凌厲之志,本是始終存在而不可磨滅的。“刑天舞乾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傳神之筆。淵明《詠荊軻》“凌厲越萬里”之“凌厲”二字,正是“猛”字之極好詮釋。體會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實一筆挽合精衛、刑天而言,是對精衛、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猛志”一語,淵明頗愛用之,亦最能表現淵明個性之一面。《雜詩·憶我少壯時》“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壯之志。此詩作於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說是借托精衛、刑天,自道晚年懷抱。下面二句,乃申發此句之意蘊。“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同物”,言同為有生命之物,指精衛、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衛、刑天死而化為異物。“既無慮”實與“不復悔”對舉。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時,下句言其死後,精衛、刑天生前既無所懼,死後亦無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發揮。淵明詩意綿密如此。“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結筆二句,嘆惋精衛、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復仇雪恨之時機,終未能等待得到。詩情之波瀾,至此由豪情萬丈轉為悲慨深沉,引人深長思之。猛志之常在,雖使人感佩;而時機之不遇,亦復使人悲惜。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悲劇精神。

淵明此詩稱嘆精衛、刑天之事,取其雖死無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揚,這並不是無所寄託的。《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一組聯章詩,第一首詠隱居耕讀之樂,第二首至第十二首詠《山海經》、《穆天子傳》所記神異事物,末首則詠齊桓公不聽管仲遺言,任用佞臣,貽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組詩當系作於劉裕篡晉之後。故詩中“常在”的“猛志”,當然可以包括淵明少壯時代之濟世懷抱,但首先應包括著對劉裕篡晉之痛憤,與復仇雪恨之悲願。淵明《詠荊軻》等寫復仇之事的詩皆可與此首並讀而參玩。

即使在《山海經》的神話世界裡,精衛、刑天復仇的願望,似亦未能如願以償。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卻並非是無價值的,這種精神,其實是中國先民勇敢堅韌的品格之體現。淵明在詩中高揚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種精神之不可磨滅;“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則將此精神悲劇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壯,這就使淵明此詩,獲得了深切的悲劇美特質。

標籤:古詩三百首讚美寫人神話

詩詞推薦

  •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宋代〕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
  • 蒿里行

    曹操魏晉〕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
  • 牧童詩

    黃庭堅宋代〕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酒 其七

    陶淵明魏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
  • 柳梢青 燈花

    張林宋代〕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穠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
  •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晏殊宋代〕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司馬光好學

    朱熹宋代〕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竹石

    鄭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跋子瞻和陶詩

    黃庭堅宋代〕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嬌女詩

    左思魏晉〕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濃朱
  • 西江月

    曹雪芹清代〕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
  • 有贈

    崔珏唐代〕莫道妝成斷客腸,粉胸綿手白蓮香。煙分頂上三層綠,劍截眸中一寸光。舞勝柳枝腰更軟,歌嫌珠貫曲猶長。雖然
  • 有約

    司馬光宋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湖上

    徐元傑宋代〕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黃昏又聽城頭角

    納蘭性德清代〕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
  • 破斧

    佚名先秦〕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 點絳唇

    佚名宋代〕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宋代〕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宋代〕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貝宮夫人

    李賀唐代〕丁丁海女弄金環,雀釵翹揭雙翅關。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秋肌
讀《山海經》 其十原文_讀《山海經》 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