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詩詞問答

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作者是誰?答:王安石
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
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將綠苗緊緊環繞;兩座青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桑樹枝葉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牆頭。
黃鳥數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恍恍惚惚,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中。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裡指庭院。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í ):成壟成行。 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裡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排闥(tà):開門。闥:小門。送青來:送來綠色。
楝花:苦楝花,常見於北方地區,花淡紫色,有芳香。
斂:收斂。垣(yuán):矮牆。
黃鳥:黃鶯。午夢:午睡時的夢。
半山園:王安石退隱江寧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東郊。

詩文賞析

這兩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這一首詩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並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

首二句讚美楊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靜”即淨。怎樣寫淨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隻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之內,連青苔也沒有,不正表明無處不淨、無時不淨嗎?在這裡,平淡無奇的形象由於恰當的用字卻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力。“花木”是庭院內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並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

這清幽環境令人陶醉,所以當詩人的目光從院內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時,他的思致才會那樣悠遠、飄逸,才會孕育出下面一聯的警句,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裡,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彎彎的河流環繞著蔥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護”字,“繞”字顯得那么有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詩人以神來之筆,留下千古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化為富於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後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於這樣兩點: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一水護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於“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徵,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鍊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於“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像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此詩對於“一水”“兩山”的擬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徵為基礎,又與具體的生活內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在修辭技巧上,“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兩句也堪作範例。詩人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又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標籤:寫景寫人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詩詞推薦

  • 碧城三首

    李商隱唐代〕碧城十二曲闌乾,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
  •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

    陸游宋代〕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浯溪摩崖懷古

    楊萬里宋代〕湘江曾聞有浯溪,片帆今掛湘東西。上摩石崖與天齊,江頭落日雲淒淒。山昏雨暗哀猿嘯,步入煙蘿轉深峭。元顏
  • 喜遷鶯

    薛昭蘊唐代〕殘蟾落,曉鐘鳴,羽化覺身輕。乍無春睡有餘酲,杏苑雪初晴。紫陌長,襟袖冷,不是人間風景。回看塵土似前生
  •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納蘭性德清代〕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竹枝詞四首

    白居易唐代〕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
  • 【中呂】滿庭芳 漁

    趙顯宏元代〕江天晚霞,舟橫野渡,網曬汀沙。一家老幼無牽掛,恣意喧譁。新糯酒香橙藕芽,錦鱗魚紫蟹紅蝦。杯盤罷,爭些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人遊吳

    杜荀鶴唐代〕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白唐代〕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宮花·雪霏霏

    魏承班五代〕雪霏霏,風凜凜,玉郎何處狂飲?醉時想得縱風流,羅帳香帷鴛寢。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見繡屏孤枕。少年何事負
  •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張孝祥宋代〕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湧起白銀闋
  •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獨孤及唐代〕謂子文章達,當年羽翼高。一經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須藏器,安卑莫告勞。盤根倘相值,試用發硎刀。
  • 巫山一段雲(五之四·雙調)

    柳永宋代〕閬苑年華永,嬉遊別是情。人間三度見河清。一番碧桃成。金母忍將輕摘。留宴鰲峰真客。紅狵閒臥吠斜陽。方朔
  • 早秋山中作

    王維唐代〕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谿守故籬。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寂寞
  •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陌上桑

    佚名兩漢〕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
  • 眼兒媚·詠紅姑娘

    納蘭性德清代〕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乾。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
  • 十月梅花書贈

    盧僎唐代〕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別,年年十月梅花發。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
  • 題東溪公幽居

    李白唐代〕杜陵賢人清且廉,東谿卜築歲將淹。宅近青山同謝朓,門垂碧柳似陶潛。好鳥迎春歌后院,飛花送酒舞前檐。客到
  • 送母回鄉

    李商隱唐代〕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_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