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北征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從軍北征原文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詩詞問答

問:從軍北征的作者是誰?答:李益
問:從軍北征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從軍北征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益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從青海湖刮來的風更添寒冷。行軍途中,戰士吹起笛曲《行路難》。
聽到這悲傷的別離曲,駐守邊關的三十萬將士,都抬起頭來望著東升的月亮。

注釋
偏:一作“遍”。行路難:樂府曲調名,多描寫旅途的辛苦和離別的悲傷。
磧(qì):沙漠的意思。這裡指邊關。
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

詩文賞析

詩的首句“天山雪後海風寒”,是這幅畫的背景,只七個字,就把地域、季節、氣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這次行軍的環境氣氛。這樣,接下來不必直接描述行軍的艱苦,只用“橫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難》是一個聲情哀怨的笛曲,這裡用了“遍吹”兩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聲音微弱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

詩的後兩句“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是這一片笛聲在軍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磧里”、“月中”,也是烘染這幅畫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說明這支遠征軍不僅在雪後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風裡,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這就使人加倍感到環境的荒涼、氣氛的悲愴。也許有人對這兩句中“三十萬”的數字和“一時回首”的描寫,感到不大真實,因為一支行軍隊伍未必如此龐大,更不可能全軍都聽到笛聲並在同一時間回首顧望。但是,植根於生活真實的詩歌,在反映真實時決不應當只是依樣畫葫蘆,為了托出一個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藝術效果,有時不但容許而且需要運用誇張手法。李益的這兩句詩,只有像這樣寫,才能充分顯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征人的心情,使這支遠征隊伍在大漠上行軍的壯觀得到最好的藝術再現,從而獲致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全出”的藝術效果。

詩人通過虛寫笛聲導致征人行為舉止的細微變化,實寫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肅殺苦寒的邊塞,思親懷鄉是征人共同的感受。這種感受長期積鬱胸中,無處表達,這是一種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軍途中,突然聽到一陣陣哀怨、淒切的笛聲響起,征人們久郁胸中的思親懷鄉之情奔涌而出。詩中展現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畫面,悲壯中顯出悽苦,哀怨中顯出無奈,征人的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標籤:邊塞戰爭思鄉

詩詞推薦

  • 塞下曲

    李益唐代〕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唐代〕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
  • 銀山磧西館

    岑參唐代〕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

    嚴羽宋代〕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京口寒煙鴉外滅,歷陽秋色雁邊遙。清江木落長疑雨,暗浦風多欲上潮。惆悵
  • 守睢陽作

    張巡唐代〕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
  • 旅寓安南

    杜審言唐代〕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一剪梅·襄樊四載弄乾戈

    楊僉判宋代〕襄樊四載弄乾戈,不見漁歌,不見樵歌。試問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柘枝不用舞婆娑,醜也能多,惡
  • 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王庭筠宋代〕衰柳疏疏苔滿地。十二闌乾,故國三千里。南去北來人老矣。短亭依舊殘陽里。紫蟹黃柑真解事。似倩西風、勸我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思

    張籍唐代〕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夢揚州

    秦觀宋代〕晚雲收。正柳塘、煙雨初休。燕子未歸,惻惻清寒如秋。小闌外、東風軟,透繡帷、花蜜香稠。江南遠,人何處,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登樓懷歸

    寇準宋代〕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遠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意

    李頎唐代〕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 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陰雨

    白居易唐代〕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

    盧汝弼唐代〕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 聲聲慢·詠桂花

    吳文英宋代〕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繡茵展,怕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

    王昌齡唐代〕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遙見胡地獵,鞲馬宿嚴霜。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
  • 甘州遍

    毛文錫唐代〕春光好,公子愛閒遊。足風流。金鞍白馬,雕弓寶劍,紅纓錦襜出長楸。花蔽膝,玉銜頭。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
  • 席上貽歌者

    鄭谷唐代〕花月樓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 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佚名宋代〕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
從軍北征原文_從軍北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