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貽歌者

作者:鄭谷 朝代:唐代

席上貽歌者原文

花月樓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詩詞問答

問:席上貽歌者的作者是誰?答:鄭谷
問:席上貽歌者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席上貽歌者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鄭谷的名句有哪些?答:鄭谷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明月的清輝照著高樓和盛開的鮮花,街市四通八達。樓上正燈紅酒綠,清唱一曲後,又是一番觥籌交錯。
在這宴會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國人,請你不要再唱撩動人鄉思的《鷓鴣曲》了。

注釋
貽:贈給。
九衢:猶言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
清歌:清脆的歌聲。
倒:斟酒。
金壺:紋飾華麗的金色酒壺。
鷓鴣:指《鷓鴣曲》。

詩文賞析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備樂,用歌唱或演奏來勸酒、助興。這首詩從題目看,當是詩人在一次宴席上贈給演唱者的。第一聯“花月樓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達的街道。從下面兩句看,這一都市當在北方,有人以為即指唐代京城長安。清歌,清脆悅耳的歌聲(亦可指沒有伴奏的獨唱)。倒,斟酒。金壺,精緻名貴的酒器。這兩句詩,採用了由遠而近、由外及內、步步引入的手法。請看:天空,一輪明月;地上,萬家燈火;街市上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展現的是一幅繁華都會的景象。接著便是一座高樓的外景,明月的清輝照著高樓,照著它周圍盛開的鮮花。畫外音,是聲聲動人心弦的歌聲。再接下去就是:酒樓上,燈紅酒綠,年輕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後,便是一番斟酒、敬酒、舉杯、言笑……這兩句把時間、地點、環境、宴席、歌者、聽者,乃至歌助酒興的歡悅氣氛都表現出來了。寫得詞簡意豐,有虛有實,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
  不過,更精彩的還在詩的第二聯。歌,愈聽愈動情;酒,愈飲愈有興。結果,歌聲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兩句不言酒而單寫歌。而且妙在詩人不是對歌者或歌聲進行描繪,也不是直接抒發對歌聲有怎樣的感受,而是說:“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鷓鴣,是指當時流行的《鷓鴣曲》。據說鷓鴣鷓鴣有“飛必南翥”的特性,其鳴聲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鷓鴣曲》就“效鷓鴣之聲”的,曲調哀婉清怨。為這個曲子所寫的詞,也大多抒發相思別恨的。詩人為什麼未聽《鷓鴣》情已怯了呢?這頗使人尋味。儘管詩人在開頭二句極力描繪了春風夜月、花前酒樓的京國之春,從後二句中自稱“江南客”,就可以見出詩人的思鄉之心,早已被歌聲撩動了。如果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鷓鴣曲》,那就難免“遊子乍聞征袖濕”,終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詩人鄭重其事地向歌者請求莫唱《鷓鴣》了。這充分顯示了歌聲具有使人迴腸盪氣的魅力。詩人把此詩贈給歌者,實際上是意味著聽者(詩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現了詩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藝術獻上一顆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之情。當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為這“心聲”的知音。這就使歌者──聽者、聽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藝術效果。
  (趙其鈞)

標籤:思鄉

詩詞推薦

  • 落日悵望

    馬戴唐代〕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沈佺期唐代〕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兩地
  • 秋懷

    元好問金代〕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何時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涼州詞

    王翰唐代〕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唐代〕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白居易唐代〕上苑風煙好,中橋道路平。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宿醉頭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雖省事,春誘尚多情。遇客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恨別

    杜甫唐代〕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芳樹

    李爽〔南北朝〕芳樹千株發,搖盪三陽時。氣軟來風易,枝繁度鳥遲。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欲寄邊城客,路遠誰能持。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雨雪曲

    江總南北朝〕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寄鄉友

    王僧孺南北朝〕旅心已多恨,春至尚離群。翠枝結斜影,綠水散圓文。戲魚兩相顧,游鳥半藏雲。何時不憫默,是日最思君。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宋之問唐代〕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思歸

    韋莊唐代〕暖絲無力自悠揚,牽引東風斷客腸。外地見花終寂寞,異鄉聞樂更淒涼。紅垂野岸櫻還熟,綠染回汀草又芳。舊里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干行·君家何處住

    崔顥唐代〕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落魄·離京口作

    蘇軾宋代〕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渡荊門送別

    李白唐代〕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倬彼我系

    王勃唐代〕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 赴洛道中作

    陸機魏晉〕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長。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清露
  • 於中好·雁帖寒雲次第飛

    納蘭性德清代〕雁帖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落魄·江天雲薄

    周紫芝宋代〕江天雲薄。江頭雪似楊花落。寒燈不管人離索。照得人來,真箇睡不著。歸期已負梅花約。又還春動空飄泊。曉寒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
席上貽歌者原文_席上貽歌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