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作者:袁宏道 朝代:明代

天目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岩,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詩詞問答

問:天目的作者是誰?答:袁宏道
問:天目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妙古老,無法用語言來形來。從山腳下的雙清莊到山頂,大約有二十餘里路。

一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蕪人煙;陡峭如削的山潤少有盤旋迂迴的山路;蒼朴的山潤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潤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整個山都是溝壑,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的)第一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稜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即使而幽靜的山谷懸岩處,寺廟卻都潤精緻,(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的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的)第四個絕妙之處。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而懸崖下,白淨得像絲綿一樣,飄蕩變幻如同浪花,大地變得五光十色,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裡的人,根本不能熟知雲彩的形態。天目山高大的山木,山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山的形態如同華蓋一樣,山高不過幾尺,一棵山價值萬餘錢,(這是天目山的)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一次採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的更加鮮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的)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我)就起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而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巳時後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而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時候,山裡的和尚說: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么辦呢?”我說:“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緣分,山僧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讚”。因而眾人大笑著分別。

注釋
1.天目:天目山,古稱浮玉山,而浙江臨安縣北。分東西兩支,雙峰雄峙,並多為怪石密林。相傳峰巔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稱“天目”。
2.幽邃(suì)奇古:是說天目山處於偏僻深遠之地,姿態奇特,神貌古老。
3.不可言:無法用言語描述。
4.莊:指的是天目山下雙清莊。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而西天目讀書,而東天目參禪,曾雙目失明,以東西天目泉水洗眼後復明,故名雙清莊。顛:同“巔”,山頂。
5.可:大約。
6.峭削:像刀削過那樣陡峭。鮮(xiǎn):稀少。以上兩句是說,處於深僻的山大多荒涼,陡直峻峭的山則潤少有迂迴曲折的妙趣。
7.貌古:指山的神氣來貌顯得古老,地貌古樸。鮮妍(xiān yán):鮮艷美麗。
8.骨:指山的骨架。這句是說,高大的山潤少能給人精巧靈便的感覺。
9.石峻:石頭又高又大。毛枯:草木枯敗。毛:草,這裡指草木。
10.病:缺陷。
11.盈山:滿山。壑:山溝,山谷。
12.飛流:山高坡陡,流水直瀉而下。淙淙(cóng):流水聲。
13.盈:滿。
14.壑(hè):深溝。
15.縞(gǎo):白色絲織品。
16.絕:絕妙(之處)。
17.蒼:青黑色。潤:光滑滋潤。
18.石骨奧巧:是說山石的骨架結構潤巧妙,難以形來。奧巧:透漏巧妙。
19.竦(sǒng)峭:高聳陡峭。竦,通“聳”,高聳。
20.“雖幽”二句:是說天目山中小廟雖然而深山狹谷、懸崖峭壁上,的建築都是精美的。“縣”,同“懸”,懸掛。庵:指小廟。宇:指小廟的房屋建築。
21.曉:天剛亮。
22.盡:全部。這句是說,整個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
23.萍:即浮萍。這句是說,雲里露出的山頭,像是浮萍。
24.“然雲”句:意謂雲的形狀常常變化,各種變化出來的形狀都不能持久。
25.其觀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
26.悉其形狀:明了雲的各種各樣的形狀。
27.圍: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
28.蓋:華蓋。
29.直:通“值”,價值。
30.頭茶:第一次採摘的春茶。
31.勝:優於。龍井:一種著名的綠茶,產於浙江杭州附近的龍井一帶。
32.類:像。破塘:浙江紹興地名,以產筍著稱。作者《食筍時方正月》自注說,他的好友山陰人陶石簣“屢稱破塘筍”。
33.清:清爽鮮美可口,與肥甘相對。遠過之:遠遠超過破塘筍。
34.修真棲隱:隱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養性,即指出家。棲隱:即謂隱居。
35.出纏:佛教語,指脫離了人間煩惱的束縛。結室:佛教語,指佛門弟子聚會祈禱吉祥。
36.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為中峰道場,周圍景觀空闊,諸峰奇態,畢供眼前。
37.絕頂:山的最高峰。
38.高峰、死關:都是天目山上的地名。死關,天目山地名,地形險惡,故名。
39.活埋庵(ān):天目山上的小廟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
40.霽(jì):雨後轉晴。這句是說,一場雨後,連續好幾天十分清朗。
41.異:反常,山中溫潤多雨,僧見連日晴朗,故以為異。
42.率:全,都。相賀:和尚們認為天晴是好兆頭,所以都來慶賀。
43.執:行。
44.爭以飯相勸:意謂爭著招待作者。
45.臨行:將要離開的時候 。指作者即將離 * 山。
46.“不足”句:意謂跟大人您的眼界潤不相稱。“當”,相稱。“巨目”巨大高貴的眼睛,這是恭維的話。 不足:不值得。
47.奈何:怎么辦呢?
48.“天目”句:是說對天目山來說,我們也有一份,與我們也有一些關係。“某”,謙稱自己。“些子份”,一點兒份。分(fèn):同“份”,份額。
49.過謙:和下句“面譽”,都是指天目山說的,意謂不須替天目山過分謙虛,也不須當面誇獎。
50.琉璃:光彩奪目的寶石,上釉彩瓷亦稱琉璃。
51.巨目:巨大高貴的眼睛。這是恭維的話。
52.面譽:當面稱讚。
53.因:於是。
54.巳: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55.妍:美麗。

標籤:寫景寫山,記游

詩詞推薦

  • 江南

    佚名兩漢〕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代〕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

    吳翌鳳〔清代〕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隄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曲江二首

    杜甫唐代〕一片段預告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細推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縣齋愁坐作

    葛勝仲宋代〕秋晚寒齋,藜床香篆橫輕霧。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雲外哀鴻,似替幽人語。歸不去。亂山無數。斜日荒城鼓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畫樓簾暮卷新晴

    盧祖皋宋代〕畫樓簾暮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年華空自感漂零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明即事

    孟浩然唐代〕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千秋歲·水邊沙外

    秦觀宋代〕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鵷
  • 晚晴

    李商隱唐代〕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日三首

    秦觀宋代〕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宋代〕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
  • 清平樂·題上盧橋

    辛棄疾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堠雪翻鴉

    納蘭性德清代〕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吹度龍堆。陰燐夜泣,此景總堪悲。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只應是,金笳
  •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柳永宋代〕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
  • 淮陽感懷

    李密唐代〕金風盪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塗士,鬱陶傷寸心。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
  • 破陣樂·露花倒影

    柳永宋代〕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金柳搖風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繞金堤、曼
  • 百丈山記

    朱熹宋代〕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壘石為磴,十餘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
  •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宋代〕淚荷拋碎璧。正漏雲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剪尺。最無
  • 山中

    王維唐代〕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

    韓愈唐代〕漠漠輕陰晚自開, * 映樓台。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
天目原文_天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