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五弄淥水曲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蔡氏五弄淥水曲原文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詩詞問答

問:蔡氏五弄淥水曲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蔡氏五弄淥水曲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蔡氏五弄淥水曲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清澈的湖水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南邊的湖面上,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月光下採擷著白蘋。
含苞待放的荷花簡直就象一位嬌媚多情的少女欲語還休,讓人不免神魂搖盪,無限哀婉惆悵起來。

注釋
淥(lù)水曲:古樂府曲名。淥水:即綠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發光。“明”字是形容詞用如動詞。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種水生植物,又稱“四葉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淺水草本,根莖在泥中,葉子浮在水面之上。
欲語:好像要說話。
愁殺: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殺:用在動詞後,表示極度。蕩舟人:這裡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舟中。蔡姬習水,盪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

詩文賞析

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詩人就其所見先寫淥水,南湖的水碧綠澄徹,一至映襯得秋月更明。一個“明”字,寫出南湖秋月之光潔可愛。次句敘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兩句構思別致精巧,“荷花”不僅“嬌”而且“欲語”,不特“欲語”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蕩舟采苹的姑娘對她產生妒意。這兩句詩,選詞甚妙,設境奇絕,把荷花寫活了,把境界寫活了。末兩句詩寫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僅無肅殺之氣,無蕭條之感,而且生氣勃勃,勝似春日;從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詩人愉悅的情緒。

對此詩的理解,也有人認為是寫一位男子在勞作中對愛人的思念。按這樣理解,這首詩就與《詩經》開篇《國風·周南·關雎》極為相似,它們都選擇了淥水蕩舟的背景。不過《關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於言表;而這首《淥水曲》雖也直言“愁殺”,但語氣隱忍克制,如霧裡看花,熱淚欲零還住。《關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節十分完整,意態高雅,從容而頗具富貴氣象;而《淥水曲》則似唯有無邊愁怨,不著際涯,正是抉擇其寂寞淒涼之狀。《關雎》中,哀止於“反側”;《淥水曲》中,心含悲悽仍不忘勞作,都可謂哀而不傷。

標籤:荷花女子

詩詞推薦

蔡氏五弄淥水曲原文_蔡氏五弄淥水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