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

作者:劉過 朝代:宋代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
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
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
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
看落筆四筵風雨驚。
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
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
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作者是誰?答:劉過
問: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劉過的名句有哪些?答:劉過名句大全

劉過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書法欣賞

劉過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書法作品欣賞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演習場上,軍紀嚴明,軍容肅整,萬馬齊喑。隨著一聲號角聲響,全軍立即開始行動。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槍林刀叢則像手指一樣突出挺立其上,隊隊鐵騎賓士,速度快如流星; 隊形縱橫,變化莫測。而檢閱官張路分正端坐在油幢軍帳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揮著外面的千軍萬馬,手執羽扇,神態從容,身著輕裘緩帶,大有儒將之風。諸君可否知道,此人(張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將種,還頗富文才詩情。
他文思敏捷,詩才橫溢,書寫時筆走龍蛇,落筆後則風雨為之驚,四座為之傾。他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萬里封候,印金如斗,但這些並不足以平心意。他時時在拭擦腰間的寶劍,決意要驅散金兵,將那金人首領拿下斬首,否則就心意不能平。傍晚歸來,那隨軍樂隊所演奏的鼓樂,聽起來卻已經帶上了那沙場上的邊聲。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
星馳鐵騎:帶甲的騎兵如流星般賓士。
油幢:油布制的帳幕。
戎韜總制:以兵法來部勒指揮。戎韜指的是兵法。
羽扇從容:三國時諸葛亮常手執羽扇,從容指揮戰事。裘帶輕:即輕裘緩帶,用羊祜故事。羊祜是西晉人,出鎮襄陽十年間,他輕裘緩帶,身不披甲,有儒將之風。
山西將種:古人認為華山以西之地是出將才的地方。
龍蛇:喻書法。
愜:滿足,暢快。
吹毛劍:指鋒利的劍。
樓蘭:此指金統治者。

詩文賞析

劉過是布衣之士,但他一生關心北伐,熱衷於祖國的統一。加之他的詞聞名天下,所以宋史虛稱他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見《龍洲詞跋》)。因此,劉過與當時某些將領有過交往。詞題中“張路分”,姓張,擔任路分都監的官職,生平不詳。路分都監為宋代路一級的軍事長官。古代軍隊常於秋天演習,由長官檢閱,故稱“秋閱”。這首詞記錄了張路分舉行“秋閱”的壯觀場景,描繪了一個能文善武的抗戰派儒將形象,抒發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強烈願望和祖國統一的愛國激情。

首三句從聽覺上寫演習開始前和開始時的景況。“萬馬”,說明演習規模之大。“萬馬”而“不嘶”,讓人想見軍容之整肅,軍紀之嚴明。在如此寂靜之中,突然響起了“一聲寒角”,顯得格外嘹亮清澈。“寒”字,不僅暗應詞題之“秋”,也烘託了一派肅殺氣氛。而“寒角”只“一聲”,就“令行柳營”,全軍立即聞“聲”而動,可見這支軍隊具有一種雷厲風行的戰鬥作風,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下面從視覺上寫開始後的情景。“見秋原如掌”四句,從整體上寫雄壯陣勢。“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從不同側面描繪演兵場上的壯觀景象:平原上槍林刀叢突現;鐵騎賓士,快如流星;隊形縱橫,變化莫測。“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將,由分而總。“人”,指張路分。這時,他正在油幢軍帳之中,按兵法指揮萬馬千軍。然而其儀態卻是“羽扇從容裘帶輕”,表現出一派儒雅風度:手執羽毛大扇,身著輕裘緩帶,舉止從容不迫,令人想起蘇軾的《念奴嬌》:“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與演兵場上那種驚心動魄景象和將帥的風流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勢上的起伏跌宕,也為下文描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作了過渡。

“君知否”三句開始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詞人用設問轉入,攝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將種”收束上文,意謂此乃天生將種,然後才說這位善於治軍用兵的統帥“曾系詩盟”,即曾參加過詩人的集會。行文頓挫有致,上下映襯,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給人以立體感。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片的進一步描寫奠定了基礎。

下片換頭兩句,直承“曾系詩盟”而來。“龍蛇紙上飛騰”,寫其詩情之飽滿,文思之敏捷,草書時筆走龍蛇。這是正面刻畫。“看落筆、四筵風雨驚”,寫其詩意絕妙,風雨為驚,四座無不傾倒,大有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況味。這是側面烘托。

行文至此,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形象已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如果僅以讚揚人物的“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陸游《漢宮春》)為目的,則未足以使人物形象更具內蘊,而應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這是寫其不屑於一己之榮升。“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腰間利劍,他經常拂拭,以此劍殺卻那占據中原的金國統治者,不足以遂其生平之志。

這幾句前後又恰成反照:前四句從反面著筆,否定了意在封侯掛印;後三句從正面落墨,肯定了志在“還我河山”。否定堅決有力,肯定斬釘截鐵,將一個在“金甌半缺”、“神州陸沉”時代的抗戰派儒將的磊落胸襟豪情壯志揭示出來,令人肅然起敬。至此,才完成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後三句寫“秋閱”結束和作者的感受。“歸來晚”,說明演習時間之長。“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隨軍樂隊演奏之聲,在作者聽來,似乎已帶上邊地戰場上的那種衝殺之聲。那裡,“隨軍鼓吹”之所以幻化為“邊聲”,正說明詞人北伐抗金心情之迫切,希望及早舉兵。

這首詞是以塑造一個抗戰派儒將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愛國之情的,詞人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成分。其中“不斬樓蘭心不平”,既是通篇之巨眼,又是主人公之靈魂,同時也正是詞人之心聲。在藝術上,作者精心提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入詞。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注意選擇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細節入詞,如“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羽扇從容裘帶輕”。二、注意選擇能突出人物將帥之才的細節入詞,如“拂拭腰間,吹毛劍在”等。所以詞中洋溢著比較濃厚的生活氣息,顯得真實可感。宋詞中集中描繪軍事場面與刻畫軍事將領形象的成功之作,並不多見。這首詞可謂佼佼者。

標籤:愛國秋天寫人

詩詞推薦

  • 文王

    佚名先秦〕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聞不已。
  • 曲江對酒

    杜甫唐代〕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吏情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渡揚子江

    孟浩然唐代〕桂楫中流望,京江兩畔明。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真定舞

    范成大宋代〕虜樂悉變中華,惟真定有京師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雲韶。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
  • 香菱詠月·其三

    曹雪芹清代〕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嫦娥

    李商隱唐代〕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夕

    杜牧唐代〕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文天祥宋代〕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張孝祥宋代〕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
  • 清平樂·孤花片葉

    納蘭性德清代〕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寂寂繡屏香篆滅,暗裡朱顏消歇。誰憐散髻吹笙,天涯芳草關情。懊惱隔簾幽夢,半床花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晏幾道宋代〕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試倚涼風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丘明先秦〕楚公子圍聘於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  既聘,將
  • 新秋夜寄諸弟

    韋應物唐代〕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 題淮南寺

    程顥宋代〕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苹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

    孫逖唐代〕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
  •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納蘭性德清代〕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欄叩玉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塞鴻秋·春情

    張可久元代〕疏星淡月鞦韆院,愁雲恨雨芙蓉面。傷情燕足留紅殘,惱人鸞影閒團扇。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寫入相思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中秋

    司空圖唐代〕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天仙子

    蘇軾宋代〕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穀雨清明空屈指。白髮盧郎情未已。一夜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宋代〕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原文_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