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廟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清廟原文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詩詞問答

問:清廟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清廟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清廟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周頌·清廟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清廟書法欣賞

佚名清廟書法作品欣賞
清廟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啊莊嚴而清靜的宗廟,助祭的公卿多么莊重顯耀!
濟濟一堂的眾多官吏,都秉承著文王的德操;
為頌揚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地在廟中奔跑操勞。
文王的盛德實在顯赫美好,他永遠不被人們忘掉!

注釋
⑴於(wū):讚嘆詞,猶如今天的“啊”。穆:莊嚴、壯美。清廟:清靜的宗廟。 
⑵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顯:高貴顯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 
⑶濟濟:眾多。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 
⑷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⑸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⑹駿:敏捷、迅速。 
⑺不(pī):通“丕”,大。承(zhēng):借為“烝”,美盛。 
⑻射(yì):借為“斁”,厭棄。斯:語氣詞。

詩文賞析

“詩”有“四始”,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具體提出來的。他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他的話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據說又是來自魯詩之說。而作為毛詩學說思想體系的《毛詩序》,卻又僅僅把風、小雅、大雅和頌四種詩類作為“四始”。其實,自古以來雖然都講“四始”,而他們的說法又是眾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的。他們重視“四始”,實際代表了他們對整部《詩經》編輯思想體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詩的觀點,整部《詩經》,都是反映和表現王道教化的,所以鄭玄箋說:“‘始’者,王道興衰之所由。”因此,每類詩的第一篇,當然就具有特殊的意義了。

根據毛詩的解釋,司馬遷所說的四篇“始詩”都是贊“文王之道”、頌“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陰行善”,招賢納士,致使呂尚、鬻熊、辛甲等賢士來歸,並先後伐犬戎、密須、黎國、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於豐,作豐邑,奠定了周部族進一步壯大的雄厚的基礎。(見《史記·周本紀》)他在世時,雖然沒有實現滅殷立周、統一中原的宏願,但他的“善理國政”,卻使周部族向外顯示了信譽和聲威,為他兒子周武王姬發的伐紂興國鋪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終是一位威德普被、神聖而不可超越的開國賢君。《詩經》中很多詩篇歌頌、讚美他,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升歌《清廟》。”《禮記·祭統》:“夫人嘗禘,升歌《清廟》,……此天子之樂也。”《禮記·孔子燕居》:“大饗,……兩君相見,升歌《清廟》。”《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登歌《清廟》。”可見,它的意義已不只是歌頌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所以孔穎達疏說:“《禮記》每雲升歌《清廟》,然則祭祀宗廟之盛,歌文王之德,莫重於《清廟》,故為《周頌》之始。”   然而,這篇“頌始”,到底是敘寫的什麼內容,歷代的《詩經》學者的看法並不是一致的。《毛詩序》說:“《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也。”魯詩更直接說是“周公詠文王之德而作《清廟》,建為頌首。”(見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而《尚書·洛誥》則說:“禋於文王、武王。”以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時用的歌舞辭,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現。可是鄭玄箋提出清廟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廟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徵而已。於是也就有人認為《清廟》只是“周王祭祀宗廟祖先所唱的樂歌”(高亨《詩經今注》),並不一定是專指文王。不過,從“四始”的特點來看,說是祭祀文王的樂歌,還是比較有道理的。至於是周公所作呢,還是周武王、周成王,甚至周昭王時所作,還是作於周成王五年或七年等等,一是史無佐證,二是詩無明言,所以也都只好存而不論了。

標籤:詩經

詩詞推薦

  • 小弁

    佚名先秦〕弁彼鷽斯,歸飛提提。民莫不穀,我獨於罹。何辜於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雲如之何?踧踧周道,鞫為茂草。
  • 淇奧

    佚名先秦〕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瞻彼淇奧
  • 玄鳥

    佚名先秦〕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
  • 采蘩

    佚名先秦〕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詩經·羔裘

    佚名先秦〕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 行露

    佚名先秦〕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誰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文王有聲

    佚名先秦〕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 園有桃

    佚名先秦〕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棫樸

    佚名先秦〕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淠彼涇舟,烝徒楫之。
  • 猗嗟

    佚名先秦〕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
  • 牆有茨

    佚名先秦〕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蒹葭

    佚名先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十畝之間

    佚名先秦〕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庭燎

    佚名先秦〕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
  • 頍弁

    佚名先秦〕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餚既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於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
  • 黍離

    佚名先秦〕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采菽

    佚名先秦〕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觱沸檻泉,言采其芹。
  • 常武

    佚名先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
  • 瓠葉

    佚名先秦〕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清廟原文_清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