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幽州九日

作者:汪元量 朝代:宋代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
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和淚拈琵琶。

詩詞問答

問:望江南·幽州九日的作者是誰?答:汪元量
問:望江南·幽州九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望江南·幽州九日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汪元量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元量名句大全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書法欣賞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書法作品欣賞
望江南·幽州九日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官方館舍里十分靜悄,夜晚難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長夜裡陣陣角聲,悽厲悲涼好像是在自語;這亡國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膽正在日夜思家。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愁苦的肝腸斷裂,心中煩亂不禁搔首一聲長嘆。想那舊日宮殿里綺麗的蓆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陽何處與臣下醉飲黃花下。只好和著淚水彈琵琶。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裡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
官舍:官方的館舍。作者初到燕京時,被拘留於會同館內。
月西斜:指拂曉時分月將落。
永夜:長夜。角聲:軍中號角聲。
搔首:用手撓頭。嗟(jiē):嘆息。
綺(qǐ)席:華麗的臥具。象床:鑲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稱。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頭。
黃花:指菊花。
捻(niǎn):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

詩文賞析

詞牌後小標題:“幽州九日”,將這首小令的寫作時間、地點,以及作詞的緣由都交待得很清楚。“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現在的北京一帶。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隨同太皇太后謝道清被遣送到了這裡。“九日”,即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時,汪元量他們到大都大約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逢此日,人們都要懷念遠出在外的遊子,異地做客的遊子也思念家鄉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重陽節思親的情懷。如杜甫有《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感發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官舍”,本指衙門和官吏的住宅,這裡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而要廣泛、深沉得多。“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一步表達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心的痛苦於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淪喪於蒙古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從南宋臨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千里,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為具象的行為。“腸斷裂,搔首一長嗟。”作者雖有回天之願,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嘆作結。“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這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容。“美人”當指南宋宮廷中的嬪妃、宮娥,只有這些人才能有象牙床,寒玉枕。黃花,乃菊花,重陽節時菊花已盛。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著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於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後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說:“唐之事記於草堂,後以‘詩史’目之,水雲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鬱,又可復伸,則又有甚於草堂者也。”(李珏《書汪水雲詩後》)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標籤:宋詞精選重陽節思念

詩詞推薦

  • 採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納蘭性德清代〕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唐代〕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掃花游/掃地游 九日懷歸

    周密宋代〕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孤蛩自語。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恨無據。悵望
  • 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

    歐陽修宋代〕去時梅萼初凝粉。不覺小桃風力損。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歸期無定準。闌乾倚遍重來憑。淚粉偷將紅袖印。蜘蛛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憶秦娥·梅謝了

    劉克莊宋代〕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蘇軾宋代〕柏台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
  •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代〕訊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燭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澡蘭香 淮安重午

    吳文英宋代〕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 短歌行

    曹丕魏晉〕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倏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連連。呦呦游鹿,草草鳴麑。
  • 四園竹(官本作西園竹小石)

    周邦彥宋代〕浮雲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閒佇立、庭柯影里。好風襟袖先知。夜何其。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惜紅衣·吳興荷花

    姜夔宋代〕枕簟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灑冰泉,並刀破甘碧。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
  • 夜搗衣·收錦字

    賀鑄宋代〕收錦字,下鴛機,淨拂床砧夜搗衣。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遷鶯·曉月墜

    李煜五代〕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

    賀鑄宋代〕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閨怨二首

    沈如筠唐代〕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隴底嗟長別,流襟一動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久別離

    李白唐代〕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千秋歲·數聲鶗鴂

    張先宋代〕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飛花雪 一作
  • 長相思三首

    李白唐代〕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
  •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蘇軾宋代〕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登花馬池城

    王瓊〔明代〕白池青草古鹽州,倚嘯高城豁望眸。河朔氈廬千里迥,涇原旌節隔年留。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雲愜壯遊。諸將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望江南·幽州九日原文_望江南·幽州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