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飲酒原文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詩詞問答

問:飲酒的作者是誰?答:柳宗元
問:飲酒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飲酒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柳宗元飲酒書法欣賞

柳宗元飲酒書法作品欣賞
飲酒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早晨起來深感缺少樂趣,離座而起打開清酒一樽。
先舉杯祭酹造酒的祖師,是他留下美酒給我驅逐憂愁和煩悶。
一會兒感覺便大不一樣,頓覺得天地之間熱鬧非凡。
連綿的高山改變了原來的幽晦,碧綠的流水把溫暖的氣息包含。
南門城外的一片鬱鬱蔥蔥,高大的樹木葉茂枝繁。
清涼的樹蔭可以庇護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樹下乘涼談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辭,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們躺臥。
即使是那些富比晉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飲酒的快樂?

注釋
酹(lèi):以酒灑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個發明釀酒的人。相傳杜康是我國釀酒的創始人。
須臾(yú):一會兒。殊:不一樣。
喧:熱鬧。
幽晦:昏暗不明。
函:包含。晏溫:晴天的暖氣。
藹藹:茂盛的樣子。陶淵明《和主簿》有“藹藹堂前林”詩句。南郭門:指永州外城的南門。郭,外城。
何:多么。一,助詞,用以加強語氣。
清陰:指草木。
竟夕:整夜。
偃臥:仰臥。芳蓀:指草地。
晉楚富:《孟子·公孫丑下》說“晉楚之富,不可及也。”這裡指財雄一方的富豪。
此道:指飲酒之樂。

詩文賞析

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詩酒關係有如血肉關係密不可分。柳宗元雖然比不上盛唐詩仙兼酒仙李白的浪漫,也不同於晚唐李商隱“身世醉時多”的悲傷,自有自己喝酒的情態與心態。全詩共16句,開頭四句為第一層:“今旦少愉樂,起坐開清樽。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清早起來就喝酒,原因是感到缺乏生活樂趣。相傳杜康是我國酒的創始人。據郭沫若的《中國史稿》:杜康即少康,夏王相的兒子。當年夏王相被一部落領袖殺害,少康逃到今河南虞城縣依附有虞氏,當了“皰正”,是個專管皇帝吃飯的職司。杜康為了迎合皇上,力求釀出好酒,親自篩選精糧,採制神曲,調配奇方,釀出的酒果然味美可口。皇帝飲後神振食增,龍顏大悅,就封杜康為“酒仙”。故柳宗元先舉杯祭酹造酒的祖師杜康,是他用勤勞與智慧造出美酒,給人們驅逐憂愁和煩惱。“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喧。”酒入口,加快了血液循環,渾身感到一股暖流上涌,心情發生變化,天地之間也變得溫暖起來。接著,一一敘說飲酒後的感受:“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幽晦,《楚辭九歌·山鬼》說:“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晏溫,指天氣晴暖。心感溫暖,連自然界的景物也變得溫暖,連綿的高山也改變了原來的幽晦,碧綠的水流含著溫暖的氣息。這是詩人從感官的角度來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夏天的太陽升起來了,天氣自然變得暖和起來。“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清明可自庇,竟夕聞佳言。”開篇點明時間,現在點明飲酒的地點──南郭門。南郭門指永州城南,南門城邊,樹木繁茂,清涼的樹蔭可以遮擋烈日,庇護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樹下乘涼談天。這四句描寫了詩人在永州的閒適生活,既無衙門的公務纏身,又無日出而作的勞累,似乎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也有注家認為:“清明”指草木,此句點化《左傳·文公七年》“葛猶能庇其本根”句意,“無知的草木都懂得好好保護自己”。意思是說自己還不如草木,連保護自己都不懂得。下句說:“這些樹木整夜好像在向自己訴說什麼,現在才明白,原來它們要說的正是這種有啟發性的話。”可做為一家之言。“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追尋棲息時,偃臥任縱誕。”與朋友們盡情暢飲,哪怕喝醉也不要推辭,芳草萋萋,可以供我們躺臥。這是第二層的小結,飲酒的快樂盡在“偃臥”之中,按理全詩可以到此結束了。然而,“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孟子·公孫丑》:“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後兩句“謂飲酒之樂也”。即使是那些富比晉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飲酒的快樂吧?後兩句為第三層,進一步說明飲酒的快樂,使詩意得到升華。

研究者認為,柳詩受陶淵明影響較深,“柳宗元確有部分作品擬學陶淵明,大都作於貶永州之後……宗元學陶詩作實蓄憂憤於閒適恬談之中。”(王國安《柳宗元詩箋釋》)曾吉甫認為“《飲酒》詩絕似淵明。”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因對當時現實不滿,四十一歲即棄官歸隱,躬耕壟畝。他以《飲酒》為題寫詩20首,在序中說:“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詩主要寫自己的生活遭遇,人生坎坷。其五:“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向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詩與飲酒無關,寫的是歸隱後悠閒恬靜的心情。他的“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戍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反映詩人過的是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飲酒》)”反映的是生活貧困,無酒可飲,只好接受別人的恩賜。陶是看破紅塵,“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隱居山村,做一名普通農民來與當時的黑暗社會抗掙。柳宗元卻不同,少年得志,志向遠大,在朝廷超取顯美,成為王叔文革新集團的骨幹。“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謫到南蠻之地永州,這對他是殘酷打擊。柳是不得已離開朝廷,政治理想並未放棄。在永州任司馬,雖為閒職,官祿照領,不必象陶淵明那樣親自耕種,以求溫飽。酒完全可以購買,與朋友飲酒是常事。他的郊遊是追求閒適,他的飲酒是自我陶醉,其目的是轉移視線,以求適應環境,安寧心情。然而,遭貶的打擊,沉重的心理負擔,無言的痛苦誰能領會?詩的開頭就提到情緒低落,但整個基調並不衰颯,與一般的反映閒適的飲酒詩也不同。“它寫出了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似醉非醉的特有狀態,以及他蔑視世俗的鮮明個性,不失為自畫像中的一幅佳作。”(胡士明《柳宗元詩文選注》)由此可見,柳宗元的《飲酒》等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卻自有不同的個性與意蘊。

標籤:生活寫酒

詩詞推薦

  •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唐代〕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蠶婦吟

    謝枋得宋代〕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 湖州貢焙新茶

    張文規唐代〕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
  •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宋代〕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聽鄭五愔彈琴

    孟浩然唐代〕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儋耳二首

    方向〔明代〕刺竹芭蕉亂結村,人家猶有古風存。相逢盡道年來好,不見催科夜打門。村北村南布穀忙,村前村後稻花香。憑誰
  • 營州歌

    高適唐代〕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宿蝦湖鰕

    李白唐代〕雞鳴發黃山,暝投鰕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提攜采鉛客,結荷水邊沐。半夜四天開,星河爛人目。明晨
  • 南園十三首

    李賀唐代〕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長腰
  • 後催租行

    范成大宋代〕老父田荒秋雨里,舊時高岸今江水。傭耕猶自抱長飢,的知無力輸租米。自從鄉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賣衣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夕酒醒

    皮日休唐代〕四弦才罷醉蠻奴,醽醁余香在翠爐。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張九齡唐代〕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 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今我
  • 鵲橋仙·華燈縱博

    陸游宋代〕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苹洲煙雨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放鶴亭記

    蘇軾宋代〕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
  • 飲酒 十八

    陶淵明魏晉〕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仁者
  • 滄浪亭記

    蘇舜欽宋代〕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
  • 漁家

    孫承宗明代〕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唐代〕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
  • 公子行

    孟賓於唐代〕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蹋爛麥青春。
  • 輕薄篇

    張華魏晉〕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被服極纖麗,餚膳盡柔嘉。僮僕余粱肉,婢妾蹈綾羅。文軒
飲酒原文_飲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