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

作者:高啟 朝代:明代

詠梅原文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詩詞問答

問:詠梅的作者是誰?答:高啟
問:詠梅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詠梅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高啟的名句有哪些?答:高啟名句大全

高啟詠梅書法欣賞

高啟詠梅書法作品欣賞
詠梅書法作品

詩文賞析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瓊姿,這是古詩詞中的常用詞了,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於梅花。不過,詩的首聯,卻一點也不因這措辭的常見而顯得平凡:神話中的崑崙山,上有瑤台十二座,皆以五色彩玉築成;梅花既有瑰麗的風姿,那么就本該(合,應該)充任瑤台上的瓊玉,至於它們為何不留居在飄渺的仙山,卻被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處處山林,這,可真是個令人大惑不解的疑問!這二句,給凡間的梅花,賦予了謫仙的身份,使它們縱然已降生到地上,卻終究是超凡出塵、氣質異於俗中眾花。若不是詩人對梅的品行理解至深,安能作此奇想、出此奇語、發此奇問?至於為何只說栽於江南,而不說栽於天下,這,也可算得個疑問:大概,詩人一生足跡不出江南,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這片山川鍾秀、人傑地靈的廣土,才最適宜迎接梅的降臨?

“雪滿山中高士臥”,梅花到底還是來到了人間,不過,它們既然是夙具仙骨,當然也不屑在塵埃之中生長;遠離人跡的煩囂,棲住到大雪鋪滿的深山,這,才是這位孤高拔俗的隱士的願望。常人說到梅花,總不免提什麼“傲霜鬥雪”,其實,梅花又何嘗逞勇好鬥?雪滿山中,它們卻穩穩地酣臥,何嘗把大雪放在心上?大雪又怎配做它們的對頭?“月明林下美人來”,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種,是世人願意親近的美人,不過,這美人既然是仙子下凡,俗人當然不能輕易窺到,若去鬧市中尋覓,無異於水中撈月。你須得摒棄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風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時,你才能見到她款款而來,神情是那么超朗閒雅,容貌是那么清秀動人,一如《世說新語》中的詠絮才女謝道蘊,“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請反覆吟誦這千古名句,請反覆體味其中的含義:獨立而無驚、無憾的高士,秀雅而不艷、不俗的美人,梅花的高潔精神,不正化身於這二者而得到了最生動的顯現了嗎?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這二句是分承上二句,再作進一步的申說,其原來的含義,應該是如下:山間的蒼蒼秀竹,自不會放過與高士交結的機會,它們把自己蕭蕭竹聲中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好讓那疏朗的梅影得了清寒的依附,更顯得儀態高峻;山間最不起眼的漠漠青苔(漠漠,密布之貌),也知道愛憐美人,當她完成了報春的使命,零落的花瓣半蝕於春泥之時,它們也會把自己身攜的微微春意,輕輕遮掩在她殘留的清香之上,好讓無意爭春的美人,也多少領受點春的回報。這二句的正常順序,本來也該是“蕭蕭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殘香”,殊不料,詩人卻把“寒”與“春”提煉到醒目的句首,顯得這二者才是依託於“疏影”、“殘香”的梅之魂魄,而遺於句尾的“竹”、“苔”,倒成了這二者蛻下的軀殼。次序一變,詩的境界頓異,詩人的筆法,真是老到。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何郎,指南朝的詩人何遜,作有《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雖然他不是第一個詠梅者,但詩人大概認為梅花的“好詠”(佳作)自他而始。在何遜之後,詩壇上當然也不乏“好詠”,但詩人在這裡說梅花自從何遜去了便不逢知己,使自己不禁要問它們在漫漫的歲月里,寂寞愁苦地在東風中開落了多少回,似乎近千年來只生出自己一個梅花的知音——這,說他目無古人、過於自負,也未嘗不是;但若沒這份空前的自信,又如何有膽量拋開古人的陳規所限,別創出這千古佳作?況且,佳作既已詠成,就算他真的笑傲古人,古人到底也指摘他不得!

具體的梅易寫,抽象的梅難說;梅之形態易賦,梅之精魂難攝。何也?詩人若不先稟有梅的靈性,又安能窺到梅的靈魂深處?因此,由此意義上說,讀者最該佩服的,倒不在詩人手筆的高妙,而應是詩人襟懷的高潔;讀者在梅的“疏影”之上,也更該細看是否有詩人自己的身影在“依”著。

臨末還有一點說明。注家謂:“雪滿山中”句,出自東漢袁安臥雪之典;“月明林下”句,出自隋朝趙師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飲酒、醒來在大梅樹下之典。(見清人金壇《高青丘詩集注》)其實,袁安臥雪在城中,而不在山上;趙師雄所遇的美人,與趙在酒肆中狎飲,豈可算梅花的化身?清人尋出的典故,多有膠柱鼓瑟之病,今悉不取。

標籤:梅花

詩詞推薦

  • 江梅

    杜甫唐代〕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 柳梢青·茅舍疏籬

    楊無咎宋代〕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可更相宜,煙籠修竹,月在寒溪。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瑞鶴仙·賦梅

    辛棄疾宋代〕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花犯 苔梅

    王沂孫宋代〕古嬋娟,蒼鬟素靨,盈盈瞰流水。斷魂十里。嘆紺縷飄零,難系離思。故山歲晚誰堪寄。琅玕聊自倚。謾記我、綠
  • 金縷曲·疏影臨書卷

    納蘭性德清代〕疏影臨書卷。帶霜華、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別是幽情嫌嫵媚,紅燭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繭。恰與花神供寫
  • 落梅

    劉克莊宋代〕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水仙子_廉香林南園

    喬吉元代〕廉香林南園即事山中富貴相公衙,江左風流學士家,壁間水墨名人畫。六一泉陽羨茶,書齋打簇得繁華。玉龍筆架
  • 落梅

    律然〔清代〕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紅梅花得“梅”字

    曹雪芹清代〕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小閣藏春

    李清照宋代〕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
  • 題畫梅

    李方膺〔清代〕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蘇軾宋代〕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賦詩云:
  • 解語花·雲容冱雪

    施岳宋代〕雲容冱雪,暮色添寒,樓台共臨眺。翠叢深窅。無人處、數蕊弄春猶小。幽姿謾好。遙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語,
  •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吳文英宋代〕閣雪雲低,卷沙風急,驚雁失序。戶掩寒宵,屏閒冷夢,燈颭唇似語。堪憐窗景,都閒刺繡,但續舊愁一縷。鄰歌
  • 疏影·苔枝綴玉

    姜夔宋代〕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 玄墓看梅

    德元〔清代〕謝卻蘭橈信杖藜,千峰盤磴入花畦。晴雲度影迷三徑,暗水流香冷一溪。僧寺多藏深樹里,人家半在夕陽西。登臨
  • 九字梅花詠

    明本元代〕昨夜西風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霜天曉角·梅

    范成大宋代〕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

    李清照宋代〕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 白梅

    王冕元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
詠梅原文_詠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