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筆驛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籌筆驛原文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詩詞問答

問:籌筆驛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籌筆驛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籌筆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注釋

韻譯
猿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
風雲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
諸葛亮徒然在這裡揮筆運籌划算,
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
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
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
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為他深表遺憾!

註解
籌筆驛:舊址在今四川省廣元縣北。《方輿勝覽》:“籌筆驛在綿州綿谷縣北九十九里,蜀諸葛武侯出師,嘗駐軍籌劃於此。”
猿鳥句:諸葛亮治軍以嚴明稱,這裡意謂至今連魚鳥還在驚畏他的簡書。疑:驚。簡書:指軍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
儲胥:指軍用的籬柵。
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
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後主是皇帝,這時卻坐的是傳車,也隱含諷喻意。
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樂毅。戰國時人,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原不忝:真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他年:作往年解。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梁父吟:兩句意謂,往年曾謁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隱居時吟詠《梁父吟》的抱負,不曾得到舒展,實在令人遺憾。

詩文賞析

籌筆驛,古地名,舊址在今四川省廣元縣北。相傳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出兵伐魏,曾駐此籌畫軍事。很多詩人留下了以籌筆驛為題材的懷念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隱罷梓州幕隨柳仲郢回長安,途經此驛,寫下這首詠懷古蹟的詩篇。此詩同多數憑弔諸葛亮的作品一樣,頌其威名,欽其才智;同時藉以寄託遺恨,抒發感慨。不過此篇藝術手法上,議論以抑揚交替之法,襯托以賓主拱讓之法,用事以虛實結合之法,別具一格。

詩寫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讚頌,而是集中寫“恨”字。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揚交替的手法。首聯說猿鳥畏其軍令,風雲護其藩籬,極寫其威嚴,一揚;頷聯卻言其徒有神智,終見劉禪投降,長途乘坐驛車,被送往洛陽,蜀漢歸於敗亡,一抑;頸聯出句稱其才真無愧於管仲、樂毅,又一揚;對句寫關羽、張飛無命早亡,失卻羽翼,又一抑。抑揚之間,似是“自相矛盾”,實則文意連屬,一以貫之。以其威智,霸業理應可成,然而時無英主,結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師理應告捷,然而時無良將,結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聯“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是說,昔日經過錦里(成都城南)諸葛武侯廟時,吟喔諸葛亮的《梁父吟》,猶覺遺恨無窮。而所謂“恨”,既是寫諸葛亮之“遺恨”,又是作者“隱然自喻”。以一抑一揚的議論來表現“恨”的情懷,顯得特別宛轉有致。

古典詩歌中,常有“眾賓拱主”之法。李商隱這首詩的首聯,用的就是這種手法。出句“猿鳥猶疑畏簡書”。是說,猿(一本作“魚”)和鳥都畏懼諸葛亮的軍令,說明軍威尚存;對句“風雲長為護儲胥”是說,風雲還在護衛諸葛亮的營壘,說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溫《詩眼》所說的:“惟義山‘魚鳥’云云,‘簡書’蓋軍中法令約束,言號令嚴明,雖千百年之後,‘魚鳥’猶畏之;‘儲胥’蓋軍中藩籬,言忠義貫於神明,‘風雲’猶為護其壁壘也。誦此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這裡沒有直接刻畫諸葛亮,只是通過猿(魚)鳥風雲的狀態來突出諸葛亮的善於治軍。猿鳥風雲的狀態在作者想像中,是由諸葛亮引起的反應,這些都作為“賓”,用以突出諸葛亮軍威這個“主”。這些作為賓的自然景物。是擬人化,有某種特別的象徵意義。猿鳥風雲,作為籌筆驛的實景,還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使人有肅穆之感;但是並不是單純的氣氛描寫,而是化實為虛,實景虛用,以賓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風烈”這一主體。

李商隱好用典故。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隱詩好積故實。”他愛把古人羅致筆下,自由驅使,不問時代先後,都可以在他的詩境中同時出現。“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此題所詠乃諸葛亮,則此聯對句中的關羽、張飛為其同時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時人,樂毅是戰國時人,遠在三國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對,出句以古人比擬諸葛亮,對句實寫諸葛亮同時人關、張,即以古對今,以虛對實,而且對得極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為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故以管仲、樂毅直指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謂“管樂”可以說雖“古”猶“今”,雖“虛”猶“實”,與關、張對舉,可稱為“奇”,然而卻又不足為奇。

標籤:唐詩三百首詠史懷古寫人

詩詞推薦

  • 八陣圖

    杜甫唐代〕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一作: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贈人

    李群玉唐代〕曾留宋玉舊衣裳,惹得巫山夢裡香。雲雨無情難管領,任他別嫁楚襄王。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宮花·花正芳

    張泌唐代〕花正芳,樓似綺,寂寞上陽宮裡。鈿籠金鎖睡鴛鴦,簾冷露華珠翠。嬌艷輕盈香雪膩,細雨黃鶯雙起。東風惆悵欲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驛二首

    文天祥宋代〕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
  •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爭臣論

    韓愈唐代〕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
  • 女冠子·淡花瘦玉

    孫光憲五代〕淡花瘦玉,依約神仙妝柬,佩瓊文。瑞露通宵貯,幽香盡日焚。碧紗籠絛節,黃藕冠濃雲。勿以 * 伴,不同群。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曉

    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李白唐代〕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姑射山詩題曾山人壁

    釋惟鳳宋代〕東西望朔漠,姑射獨崔嵬。一片兩片雲,終南太華來。根繞黃河曲,影落清渭隈。深澗飲渴虹,邃河生秋雷。古徑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杜甫唐代〕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茂陵

    李商隱唐代〕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內苑只知含鳳觜,屬車無復插雞翹。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誰料
  •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向子諲宋代〕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雲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
  • 神童莊有恭

    佚名〔〕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小星

    佚名先秦〕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 佳人

    杜甫唐代〕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行經孫氏陵

    何遜南北朝〕昔在零陵厭,神器若無依。逐兔爭先捷,掎鹿競因機。呼吸開伯道,叱吒掩江畿。豹變分奇略,虎視肅戎威。長蛇
  •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

    佚名〔〕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先望立功勳,後見君王面。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
  • 滔滔不持戒

    慧寂宋代〕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
  • 裳裳者華

    佚名先秦〕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
籌筆驛原文_籌筆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