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原文

吳會一浮雲,飄如遠行客。
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
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
古琴藏虛匣,長劍掛空壁。
楚冠懷鍾儀,越吟比莊舄。
國門遙天外,鄉路遠山隔。
朝憶相如台,夜夢子云宅。
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歷。
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
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
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

詩詞問答

問:《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是吳會之地的一片浮雲,飄然無可依據如同遠行之客。
功業無處可以成就,歲月時光奔促急迫。
雄心壯志即刻放棄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劇。
古琴放入空匣無 * 奏,長劍掛在空壁無所可用。
楚囚鍾儀奏樂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懷楚,越人莊舄貴富不忘家鄉病中仍是越聲。
國都之門尚在遙遠的天外,還鄉之路遠隔崇山峻岭。
清晨我回憶起司馬相如的琴台,夜晚我夢中見揚子云的故宅。
旅途之情此時剛剛了結,秋氣肅殺廈是凋落萬物之時。
風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間白茫茫一片。
故人如今已不可見,幽幽長夢與誰人相合?
托西飛長鴻捎去一封書信,贈給你安慰那離別分隔之情。

注釋
淮南:指今江蘇揚州一帶。唐在揚州設淮南道,故這裡淮南即指揚州。趙征君蕤(ruí):即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縣)人。《唐書·藝文志》載:開元中召之不赴,有《長短要術》十卷。《四川志》亦言其人“博考六經諸家同異,著《長短經》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鑒》、《論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可見他很有學問,又有骨氣,是李白蜀中摯友。古代士人經朝廷徵聘者叫徵士,君為敬稱,故稱趙征君蕤。
征君,朝廷徵召不赴之人;趙蕤,字太賓,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時結識的友人。
“吳會”二句: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映,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即吳、會二郡,相當於今江蘇省東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帶地方。浮雲。用浮游之雲以喻自己到處漫遊。
歲光:歲月光陰。
奔迫:急迫,形容光陰的匆匆而逝。
良圖:良好的打算,即遠大的政治抱負。
俄:俄而,很快。
綿劇:形容疾病 * 、嚴重。
“楚懷”句:言自己象當年的鐘儀、莊舄一樣,強烈地懷念故鄉。鍾儀,春秋時楚國的伶人,晉楚之戰中被晉俘虜,仍舊戴著楚國的帽子。晉侯問“南冠而縶者誰也”,手下的人告訴說“楚囚也”,晉侯命放開他。問他的宗族,他回答說“伶人也”,又問“能樂乎”,與之琴,他便奏起南音,南音即楚國的歌曲,表示不忘故土。莊舄(xì),春秋時越國人,在楚國做大官,後來生了病,楚王問:舄,本來是越國的一個窮人,到了楚國才顯貴起來,他思念家鄉嗎?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過了,他在床上口中還作越聲。
“越吟”句:《史記·張儀列傳》載:“越人莊舄仕楚執圭,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圭,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
國門:國都之門。
相如台:漢代蜀人司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云宅:漢代蜀人揚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詩人“朝憶”“夜夢這些地方,都是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寂歷:凋落疏離。
“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誰與適”。適,適意,愉悅。
飛鴻:即鴻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所以此處以飛鴻比喻所寄贈的這首詩。
離析:不得會聚。

詩文賞析

此詩大約是詩人開元十五年初出蜀東遊臥病揚州時所作。是時功業未就,又久病纏身,感慨良深,故寄詩給蜀中摯友趙蕤,以抒發思鄉懷友的感情。

標籤:思鄉

詩詞推薦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原文_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