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作者:張繼 朝代:唐代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詞問答

問: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作者是誰?答:張繼
問: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張繼的名句有哪些?答:張繼名句大全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書法欣賞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書法作品欣賞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
楓橋:橋名,在今江蘇吳縣閶門西。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烏,指烏鴉,亦指夜晚樹上的棲鳥。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後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於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離楓橋西邊一里的寺廟。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唐代)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詩文賞析

詩歌從很細小的景色入手,繪製了一幅朦朧靜謐、清冷幽美的江南水鄉秋夜圖。詩歌一、二句,雖然寫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邊各種秋物的色彩、形態,還有聲音和情緒;而且前後詞語之意因果相連,推論而出。三、四兩句卻是個大寫筆,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鐘聲遠距離傳送了過來。這捎帶著禪的超然的鐘聲,又會引發滿懷愁緒的夜泊之人什麼樣的感受呢?

詩歌前後兩聯,所描寫的內容一繁一簡,體現出來的感覺一實一虛,對比非常清楚。而詩歌所創造的藝術意境,也寓於這繁簡虛實對比的玄妙之中。(朱麗雲)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濛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裡,才正麵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彆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裡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迴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劉學鍇)

標籤: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唐詩三百首秋天寫景思鄉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詩詞推薦

  • 游月陂

    程顥宋代〕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世事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韋司馬別

    何遜南北朝〕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予起
  • 宿府

    杜甫唐代〕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
  • 大堤曲

    李白唐代〕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淚向南雲滿。春風無復情,吹我夢魂散。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韋莊唐代〕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
  • 石鐘山記

    蘇軾宋代〕《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唐代〕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

    陸游宋代〕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感賦

    秋瑾清代〕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良時
  • 明月皎夜光

    佚名兩漢〕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
  • 河廣

    佚名先秦〕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 琴歌

    李頎唐代〕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一聲
  • 一翦梅

    佚名宋代〕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
  •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代〕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
  • 客夜

    杜甫唐代〕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行台閒詠

    石玠〔明代〕清於池水淨於苔,會府潭潭暫作台。夜月半庭人未宿,春雲滿眼杏將開。榆關道路猶堪走,麟閣功勳豈易陪。莫信
  •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唐代〕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雪

    柳宗元唐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

    張先宋代〕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闊舟難渡。天外吳門清霅路。君家正在吳門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陳師道宋代〕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落木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_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