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韋應物 朝代:唐代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詩詞問答

問:寄全椒山中道士的作者是誰?答:韋應物
問:寄全椒山中道士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寄全椒山中道士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韋應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韋應物名句大全

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書法欣賞

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書法作品欣賞
寄全椒山中道士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
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後煮些清苦的飯菜。
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裡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麼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注釋
寄:寄贈。全椒:今安徽省全椒縣,唐屬滁州。
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澗:山間流水的溝。束:捆。荊薪:雜柴。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
瓢:將乾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

詩文賞析

此詩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需要讀者細心領略。

詩的關鍵在於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後,詩人由於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還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艱苦修煉,詩人懷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安慰。然而詩人進一層想,他們都是逢山住山、見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許在這塊石岩邊安頓,明天恐怕又遷到別一處什麼洞穴安身了。何況秋天來了,滿山落葉,連路也不容易找,走過的腳跡自然也給落葉掩沒了,因而也不知去何處找對方。

詩雖淡淡寫來,卻使讀者能感到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覆。開頭,是由於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於又覺得找不著他而無可奈何;而詩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於無從消解。

詩人在風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帶著酒去拜訪,可見兩人的深厚友情。而滿山落葉,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詩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悵。全詩淡淡寫來,卻於平淡中見深摯,流露出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覆。開頭,是由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於又覺得找不著他們而無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無從排解。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像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標籤:唐詩三百首懷念

詩詞推薦

  • 遣懷

    杜牧唐代〕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子夜四時歌:冬歌

    李白唐代〕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高陽池送朱二

    孟浩然唐代〕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競來窺。澄波淡淡芙蓉發,綠岸毿毿楊柳垂。一朝
  • 桃源行

    王維唐代〕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
  • 玉台體

    權德輿唐代〕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唐代〕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 。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行宮

    元稹唐代〕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 寄人

    張泌唐代〕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遷鶯 曉行

    劉一止宋代〕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韋應物唐代〕淒淒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赤壁

    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新嫁娘詞

    王建唐代〕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雪

    柳宗元唐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北青蘿

    李商隱唐代〕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 * 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 行路難·其三

    李白唐代〕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
  • 雜詩三首·其二

    王維唐代〕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李隆基唐代〕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 採桑子·彭浪磯

    朱敦儒宋代〕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李珣唐代〕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_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