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終南山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游終南山原文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詩詞問答

問:游終南山的作者是誰?答:孟郊
問:游終南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游終南山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孟郊的名句有哪些?答:孟郊名句大全

孟郊遊終南山書法欣賞

孟郊遊終南山書法作品欣賞
游終南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塞滿了整個天地,太陽和月亮都是從山中的石頭上升起落下。
當終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籠罩時,高高的山峰上還留著落日的餘暉;
而當終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經灑滿陽光時,深深的幽谷中還是一片昏暗。
終南山矗立在那兒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這山一樣爽直正派,雖然山路陡峭,崎嶇不平,但他們卻心地平坦,從不會有路險身危的感覺。
山高風長,長風吹動松柏,松枝松葉在風中呼呼作響,松濤迴蕩在千山萬壑之間,十分清脆激越。
來到終南山見到如此險絕壯美的景色,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要刻苦讀書,天天去追求那些虛名浮利。

注釋
終南山:秦嶺著名的山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
南山:指終南山。塞:充滿,充實。
高峰夜留景:《全唐詩》此句 * :“太白峰西黃昏後見餘日。”

詩文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第三百七十五卷。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霍松林教授認為欣賞這首詩,必須緊扣詩題“游終南山”,切莫忘記那個“游”字。

韓愈在《薦士》詩里說孟郊的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硬語”的“硬”,指字句的堅挺有力。這首《游終南山》,在體現這一特點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實際情況說,終南儘管高大,但遠遠沒有塞滿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確是硬語盤空,險語驚人。這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則山與天連;環顧,則視線為千岩萬壑所遮,壓根兒看不見山外還有什麼空間。用“南山塞天地”概括這種獨特的感受,雖“險”而不“怪”,雖“夸”而非“誕”,非常“妥帖”。

日和月,當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時從“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確“硬”得出奇,“險”得驚人。然而這也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日月並提,不是說日月並“生”;而是說作者來到終南,既見日升,又見月出,已經度過了幾個晝夜。終南之大,作者遊興之濃,也於此曲曲傳出。身在終南深處,朝望日,夕望月,都從南山高處初露半輪,然後冉冉升起,這就像從石上“生”出來一樣。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與此同一機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誇過其理”(《文心雕龍·誇飾》),但和作者“游”終南山的具體情景、具體感受聯繫起來,就覺得它雖“險”而不“怪”,雖“夸”而非“誕”。當然,“險”“硬”的風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樣的情韻。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兩句的風格仍然是“奇險”。在同一地方,“夜”與“景” (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們安排在一起,突出一個“奇”字。但細玩詩意,“高峰夜留景”,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被夜幕籠罩之後,終南的高峰還留有落日的餘輝。極言其高,又沒有違背真實。從《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於天”以來,人們習慣於用“插遙天”、“出雲表”之類的說法來表現山峰之高聳。孟郊卻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徵性的景物加以誇張,就在“言峻則崧高極天”之外另闢蹊徑,顯得很新穎。在同一地方,“晝”與“未明”(夜)無法並存,作者硬把二者統一起來,自然給人以“險”的感覺。但玩其本意,“深谷晝未明”,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灑滿陽光之時,終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極言其深,很富有真實感。“險”的風格,還從上下兩句的誇張對比中表現出來。同一終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晝未明”。一高一深,懸殊若此,似乎“誇過其理”。然而這不過是借一高一深表現千岩萬壑的千形萬態,於以見終南山高深廣遠,無所不包。究其實,略同於王維的“陰晴眾壑殊”,只是風格各異而已。

“長風驅松柏”,“驅”字下得“險”。然而山高則風長,長風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向一邊傾斜,這隻有那個“驅” 字才能表現得形神畢肖。“聲”既無形又無色,當然不能看見它在“拂”。“聲拂萬壑清”,“拂”字下得“險”。然而那“聲”來自“長風驅松柏”,長風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在飄拂,也都在發聲。說“聲拂萬壑清”,就把萬頃松濤的視覺形象和萬壑清風的聽覺形象統一起來了。

這六句詩插在這中間的兩句,以抒情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義語。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發了讚頌之情。“路險心亦平”中的“險”是“平”的反義詞。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險”,心還是“平” 的。以“路險”作反襯,突出地歌頌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語盤空,險語驚人,也還有言外之意耐人尋味。讚美終南的萬壑清風,就意味著厭惡長安的十丈紅塵;讚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著厭惡山外的人邪心險。以“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詩,這種言外之意就表現得相當明顯了。

標籤:寫景寫山

詩詞推薦

  • 宿山寺

    賈島唐代〕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唐代〕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紅橋

    王士禎清代〕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憶江南詞三首

    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宋代〕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
  • 過許州

    沈德潛清代〕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鬚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
  • 臨江仙·夜泊瓜洲

    吳錫麒清代〕月黑星移燈屢閃,依稀打過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涼帖地,知雨咽蟲聲。  漸逼疏蓬風淅淅,幾家茅屋都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官橋柳色

    朱栴〔明代〕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沒幸章台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塞垣
  •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黃庭堅宋代〕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
  • 菩薩蠻

    沈會宗宋代〕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

    吳翌鳳〔清代〕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隄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夕

    杜牧唐代〕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納蘭性德清代〕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欄無緒不能愁。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永遇樂·舟中感舊

    徐燦清代〕無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別。前度劉郎,重來江令,往事何堪說。逝水殘陽,龍歸劍杳,多少英雄淚血。千古
  • 山居示靈澈上人

    皎然唐代〕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雲影學裁衣。身閒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
  • 登泰山記

    姚鼐清代〕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
  •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宋代〕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賈至唐代〕江畔楓葉初帶霜,渚邊菊花亦已黃。輕舟落日興不盡,三湘五湖意何長。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自湘東驛遵陸至蘆溪

    查慎行清代〕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絲繅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猶與
  •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孫光憲唐代〕月華如水籠香砌,金鐶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
游終南山原文_游終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