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吏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潼關吏原文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腳踏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詩詞問答

問:潼關吏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潼關吏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潼關吏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杜甫潼關吏書法欣賞

杜甫潼關吏書法作品欣賞
潼關吏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么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
大城比鐵築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
請問潼關吏: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
“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即慘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注釋
潼關:在華州華陰縣東北,因關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勞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上句言堅,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萬丈余。
備胡:指防備安史叛軍。
要:同“邀”,邀請。
連雲列戰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關吏的答話。連雲言其高,戰格即戰柵,柵欄形的防禦工事。
西都:與東都對稱,指長安。
丈人:關吏對杜甫的尊稱。
艱難:戰事緊急之時。奮:揮動。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一帶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詩文賞析

此詩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築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築工事。“草草”,勞苦的樣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讚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築的大小城牆,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裡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築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修關”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裡故意發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於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並不急於作答,卻“要(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憂心忡忡,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築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柵,高接雲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鬆而自豪,可以想像,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衝,狹窄得只能容腳踏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官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鬥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為詩人並沒有忘記“前車之覆”。三年前,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慎”字意味深長,它並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修關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並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詩詞推薦

  •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

    盧綸唐代〕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

    黃庭堅宋代〕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臥龍偃蹇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中安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六月

    佚名先秦〕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比物四驪,閒之維則。
  • 梅花嶺記

    全祖望清代〕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侖皇中不可落於
  • 終南

    佚名先秦〕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 關山月

    李白唐代〕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早發

    宗澤宋代〕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 南樓令 塞外重九

    納蘭性德清代〕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記得當年惆悵事,正風雨,下南樓。斷夢幾能留,香魂一哭休。怪
  • 馬詩二十三首·其二

    李賀唐代〕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 生民

    佚名先秦〕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 菩薩蠻·黃雲紫塞三千里

    納蘭性德清代〕黃雲紫塞三千里,女牆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秋夢不歸家,殘燈落碎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更漏子 送孫巨源

    蘇軾宋代〕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里。新白髮,舊黃金。故人恩意深。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槎有信,赴秋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岐陽三首

    元好問金代〕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
  • 古意

    李頎唐代〕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 莫敢前,須如蝟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冬夕

    岑參唐代〕浩汗霜風颳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消殘翠。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五

    李白唐代〕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從軍行二首·其一

    王昌齡唐代〕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 段太尉逸事狀

    柳宗元唐代〕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眼兒媚 詠梅

    納蘭性德清代〕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淒涼。可憐遙夜,冷煙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
潼關吏原文_潼關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