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

作者:暢當 朝代:唐代

登鸛雀樓原文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詩詞問答

問:登鸛雀樓的作者是誰?答:暢當
問:登鸛雀樓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登鸛雀樓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暢當登鸛雀樓書法欣賞

暢當登鸛雀樓書法作品欣賞
登鸛雀樓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鸛雀樓高高的在飛鳥之上,遠離塵世間。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籠罩著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注釋
唐代河中府名勝,因經常有鸛雀棲息,故得名,後被河水沖沒。
迥臨:高高的在上面。迥:常作遠或獨自的樣子解釋,此處應描寫高遠。
世塵:塵世。
平野:平坦開闊的原野。晁錯《言兵事書》: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
斷山:陡峭的高山。杜甫《遠遊》:雲長出斷山。

詩文賞析

鸛雀樓:唐朝時建於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是當時的登臨勝地,後廢毀詩人的視角在前後兩聯發生了轉換,前一聯寫俯視所感,後一聯寫縱目所望。
後一聯以天垂四野、黃河奔向遠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雀樓的雄偉氣勢。
運用對偶,給人以工整勻稱的美感,這是本詩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賞析這首詩的情感,主要應抓住“高出塵世間”這一句,詩人通過登高遠望,抒發了超俗脫塵、奮發向上的精神。

王之渙的同題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闊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
一、景象描寫:暢當詩開篇寫樓的高峻。“迥”顯其高遠,“臨”顯居高臨下之勢,“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寫登樓遠眺的四周景象,比較一般;王之渙詩景象壯闊,視野無窮。二、思想內涵:暢當詩以自己視覺的居高臨下,表現了自己孤傲灑脫的情懷,也寫出遠離人世塵俗的意象。詩人在進士及第之後,仕途多坎坷,而他又為人高傲,胸有大志,不甘寂寞,可以說,這首詩是詩人自身情懷的真實流露。王之渙詩,則在平常的寫景之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並給人以奮發向上的激情。
鸛雀樓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西)西面,黃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高三層,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水,為唐代登覽勝地。許多詩人都曾登臨賦詩。暢當這首詩在宋代曾獲很高評價,與王之渙同題名作並舉。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裡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後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讚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於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歷戰亂的中唐詩人。他在唐代宗大曆七年(772)進士擢第後,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游,“拙昧難容世,貧閒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他自視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衝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當說,這詩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倪其心)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裡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後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讚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於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歷戰亂的中唐詩人。他在唐代宗大曆七年(772)進士擢第後,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游,“拙昧難容世,貧閒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他自視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衝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當說,這詩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詩詞推薦

  • 登太白峰

    李白唐代〕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中呂·山坡羊

    陳草庵元代〕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
  • 讀書

    柳宗元唐代〕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瘴痾
  •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

    蘇軾宋代〕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江南·莫攀我

    佚名唐代〕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宋代〕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橫江詞其一

    李白唐代〕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江行

    嚴羽宋代〕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 月下獨酌·其三

    李白唐代〕三月鹹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醉後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

    蘇軾宋代〕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
  •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宋代〕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
  • 梅花

    李煜唐代〕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失卻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我儂詞

    管道升元代〕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
  • 奉寄韋太守陟

    王維唐代〕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故人
  •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李商隱唐代〕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鹽州過胡兒飲馬泉(一作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李益唐代〕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辛棄疾宋代〕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獨游西岩

    辛棄疾宋代〕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樓

    曾鞏宋代〕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冬末同友人泛瀟湘

    杜荀鶴唐代〕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嶽麓,雁知春近別衡陽。與君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
登鸛雀樓原文_登鸛雀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