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凌侍郎還宣州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擁使旌。
津吏戒船東下穩,縣僚負弩晝歸榮。
江山謝守高吟地,風月朱公故里情。
曾預漢庭三獨坐,府中誰敢伴飛觥。

詩詞問答

問:送凌侍郎還宣州的作者是誰?答:晏殊
問:送凌侍郎還宣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晏殊的名句有哪些?答:晏殊名句大全

晏殊送凌侍郎還宣州書法欣賞

晏殊送凌侍郎還宣州書法作品欣賞
送凌侍郎還宣州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日南邊防重鎮,古宣城歷史悠久,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天上的神仙使用著旌旗。
管理渡口的官吏押運船隻,安全前往東邊,同縣做官的背著弓箭走在前面光榮地返回故鄉。
謝朓曾在宣城任太守,用歌吟唱此地,這裡也是朱公愛情故事的發源地。
如果人們要坐著喝酒的話,像凌策的大人,誰還敢與他並起並坐,傳杯把盞。

注釋
凌侍郎: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涇縣凌彎人。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官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部長、副部長級別。
宣州:知府,知州。
日南:漢郡,漢武帝時設立,在今越南中部,東漢末以後,為林邑國所有。
藩(fān)郡: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
古宣城:自公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古稱古宣城。
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這裡泛指天上。
使旌(jīng):用旌旗。
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橋樑的官吏。
戒船:這裡指押運船隻。
縣僚(liáo):同在一縣做官。
負弩(nǔ):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歸榮:光榮地返回故鄉。
謝守:指謝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
風月:指男女間情愛之事。
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國宛(河南南陽)人。
漢庭三獨坐:東漢光武帝在加強監察官僚權威方面,創造了一個有趣的形式,叫做三獨坐。
飛觥(gōng):傳杯。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是晏殊送當時的工部侍郎凌策返鄉。

凌策(957-1018),字子奇,宣州涇(安徽涇縣)凌灣人,北宋名臣。雍熙進士。歷廣安軍判官、西川節度推官,光祿寺丞。李順起義,川陝許多選官都不願意上任,凌策自動請示出任,後到綿州任職,升遷戶部判官,淮南東路安撫使。公元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凌策從蜀地回來,皇上有意擢用,但凌策得病,這首七律《送凌侍郎還宣州》晏殊送凌策回鄉寫的。

首聯“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擁使旌”,介紹古宣城是塊聖地。碧霞滿空,神仙都要搖動旌旗,在那裡聚集。歷史上的宣城 “易置不常,統治稱重”(宋 章岷《綺霞閣記》)宣城地靈人傑,便有凌侍郎這樣的人才。

頜聯“津吏戒船東下穩,縣僚負弩晝歸榮”,寫凌策任廣南西路轉運使時,受命重新籌劃從嶺南運輸香藥至京師,凌策請求先由陸路運到南安,然後向北改為水運,只用士兵八百人,比過去節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筆運費。由此,“盧之翰任廣州無廉稱,以策有乾名,命代之,賜金紫。”(《宋史·列傳第六十六》) 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間,其時廣、英路從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氣四起,來往過客十死 * 。凌策請求從大源洞開山修路,縮短了行程,方便了運輸行旅。“由此,“代還,知青州。東封,以供億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揚州。”(《宋史·列傳第六十六》)凌策押船營運、開山修路獲得如此的成功與殊榮。

頸聯“江山謝守高吟地,風月朱公故里情”,寫凌策的家鄉宣城原是謝朓、朱公的所住地。謝守,指謝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陽峰上建室,取名“高齋”,吟出“空為大國憂,紛詭驚非一。安得掃蓬徑,銷吾愁與疾”(《高齋視事》)等詩句,故有“謝守高吟地”之說。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輔佐越國勾踐滅吳國,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因古宣城 “禹貢揚州之域,”(宋 章岷《綺霞閣記》)故有“朱公故里”之稱。

尾聯“曾預漢庭三獨坐,府中誰敢伴飛觥”,讚揚凌策的功績,一般人是不能比擬的。詩人不是從正面來寫,而是用典,顯示凌策身份的高貴及功勞之大。三獨坐,又叫漢庭三獨坐。光武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其他官僚朝見皇帝時,都站著,惟有他們坐著,顯示地位的尊貴。據《宋史·列傳第六十六》記載:凌策985年(雍熙二年)舉進士,起家廣安軍判官。後步步高升,任了那么多地方的官,後“知州李玄病,上與宰相歷選朝士,將徙策代之。”(《宋史·列傳第六十六》)1018年(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詩人說,如果人們要坐著喝酒的話,像凌策的大人,誰還敢與他並起並坐,傳杯把盞呢?這裡用了反問句,從側面頌揚凌策的功勞。

晏殊詩詞有其思想上與藝術上的獨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頌太平為出發點,藝術上又追求“氣象”,同時也講求詞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許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個。歌頌太平正是其詩詞創作趨於一途的共同表現,這也是由晏殊所處的環境、地位決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寫酒增加宴席上的歡樂氣氛。,如《奉和聖制上元夜》、《浣溪沙》等。這首詩借寫酒來歌頌凌侍郎及他的家鄉,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溫柔敦厚”靠攏,無悽厲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圓玉潤,其中感情如陳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長。

標籤:送別寫人

詩詞推薦

  •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宋代〕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
  • 紅樓春趣

    曹雪芹清代〕  一語末了, 只聽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眾人嚇了一跳。丫鬟們出去瞧時,簾外丫鬟嚷道
  • 齊桓下拜受胙

    左丘明先秦〕夏,會於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
  •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李白唐代〕神農好長生,風俗久已成。復聞紫陽客,早署丹台名。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道與古仙合,心將元化並。樓疑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劉墉行書送蔡明遠敘軸

    劉墉〔清代〕既奉命於秦淮之上,又隨我於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送蔡明遠敘。乙未冬日
  • 送鄭侍御謫閩中

    高適唐代〕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 喜遷鶯

    薛昭蘊唐代〕殘蟾落,曉鐘鳴,羽化覺身輕。乍無春睡有餘酲,杏苑雪初晴。紫陌長,襟袖冷,不是人間風景。回看塵土似前生
  • 鷓鴣天(佳人)

    蘇軾宋代〕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 * 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戲贈鄭溧陽

    李白唐代〕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 送儲邕之武昌

    李白唐代〕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諾為
  • 女冠子·其一

    李珣唐代〕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醮壇開,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步虛聲縹緲,想像思徘徊。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 送賈訥倅眉二首

    蘇軾宋代〕當年入蜀嘆空回,未見峨眉肯再來。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李大夫,眉之賢守也。)鹿頭北望應逢
  •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駱賓王唐代〕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高陽池送朱二

    孟浩然唐代〕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競來窺。澄波淡淡芙蓉發,綠岸毿毿楊柳垂。一朝
  •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李白唐代〕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奕世皆夔龍,中台竟三拆。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貴道
  • 點絳唇 送李琴泉

    吳大有宋代〕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酒闌呼渡。雲壓沙鷗暮。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添愁緒。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唐代〕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陳留市隱

    黃庭堅宋代〕陳留江端禮季共曰:“陳留市上有刀鑷工,年四十餘,無世家子姓;惟一女年七歲矣,日以刀鑷所得錢與女子醉飽
  •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納蘭性德清代〕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
  • 公子重耳對秦客

    佚名先秦〕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
送凌侍郎還宣州原文_送凌侍郎還宣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