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雝原文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詩詞問答

問:雝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雝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雝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周頌·臣工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一路行進很從容,到達廟堂肅又恭。助祭都是公和偉,主祭天子誠又敬。進獻一頭大公牛,助我擺好獻神靈。偉大光明的先父,安撫孝子的心靈。
臣子個個明道理,君主文武全能行。上天安寧又快樂,能讓子孫都昌盛。祈求賜予我長進,保佑多福有吉慶。已勸父王來歆享,再勸母后也來嘗。

注釋
有:語助詞。來:指前來祭祀的人。雝(yōng)雝:和諧貌。
至止:到達。肅肅:嚴肅恭敬貌。
相:助。這裡指助祭的人。維:是。辟公:指諸偉。
穆穆:容止端正肅穆貌。
於(wū):讚嘆聲。薦:進獻。廣:大。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
相:助。予:周天子自稱。肆祀:陳列祭品而祭祀。肆,陳列。
假:大。皇考:對已死去父親的美稱。
綏:安,用如使動。予孝子:主祭者自稱。
宣哲:明達聰智。人:臣也。
後:君主。
燕:安。指周國治民安,上天無災異降臨。
克:能。昌:興盛。厥後:其後,指後代子孫。
綏:安。一說同“賚(lài)”,賜予。眉進:長進。
介:助,佑。繁祉(zhǐ):多福。
右:通“侑”,權酒食之意。一說即“佑”,指受到保佑。烈考:對已故父親的美稱。烈,言其功。一說光明。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親。舊以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詩文賞析

周王室雖然還不能如後世中央集權王朝那樣對全國進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畢竟身為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雅·北山》),諸侯們還是要對之盡臣下的職責;實質性者如發生兵事時的勤王,禮儀性者如祭祀時的助祭。這首詩的開頭寫的便是諸侯助祭的情況。

因後世有肅穆一詞,往往容易導致詩中“肅肅”、“穆穆”屬同義或近義的誤會。其實兩詞含義用來頗有區別。“肅肅”是說助祭諸侯態度之恭敬,不僅是對祭祀對象——當時周天子的已故祖先,而且是對居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穆穆”則既表周天子祭祀的端莊態度,又表其形態的盛美與威嚴。這樣理解,二詞分別用於助祭者(諸侯)、主祭者(天子),方可謂恰如其分。而那些豐盛的祭品(廣牡),或為天子自備,或為諸侯所獻,在莊嚴的頌樂聲中,由諸侯協助天子陳列供奉。一個祭典,既有豐盛的祭品,又囊括了當時的政治要人,可見其極為隆重。

《毛詩序》說,《雝》是“禘大祖(即后稷)”,但詩中明言所祭為“皇考”、“烈考”,其說難通。朱熹《詩集傳》認為“皇考”指文王,“孝子”是武王,其說近是。以武王之威德功勳,召諸侯或諸侯主動來助祭,不僅不難,而且勢在必然。不過,這種有諸侯相助祭祀皇考的典儀雖然始自武王,武王之後也會沿用,如成王祭武王、康王祭成王都會採用《雝》所描寫的諸侯助祭形式。這種形式,既表現周天子在諸侯中的權威,也表現諸侯的臣服,成為周王室政權鞏固的標誌。周王室自然樂於定期顯示這一標誌。至於後來周王室力量衰落,漸漸失去對諸侯的控制,乃至諸侯紛紛萌生覬覦九鼎之心,恐怕這種標誌的顯示便難乎為繼了。

“假哉皇考”以下八句,是祈求已故父王保佑之辭,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宣哲維人,文武維後”,即臣賢君明,有此條件,自可國定邦安,政權鞏固,使先人之靈放心無虞。二是“克昌厥後”,這與《烈文》、《天作》中的“子孫保之”意義相似,對照鐘鼎文中頻頻出現的“子子孫孫永保用”及後世秦始皇的希望其後代“萬世而為君”,讀者不能不對上古(後世亦同)國君強烈追求己姓政權的綿延留下深刻印象。與這一點相比,“燕及皇天”(即使是虔誠的)和“眉壽”、“繁祉”只能是陪襯而已。

這首詩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說“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襯地位也很明顯,這又是父系社會的必然現象。以這樣內容的兩句結尾是周頌中唯一之例,透露出《雝》是祭祀後撤去祭品的樂歌的信息,並為諸多《詩經》註疏、研究者所公認。按理說,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這一程式,撤祭詩不會僅此一首,既然現在《詩經》只收錄了《雝》,可見《詩經》的整理刪定者(舊說為孔子)認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

標籤:詩經

詩詞推薦

  • 有狐

    佚名先秦〕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
  • 南山有台

    佚名先秦〕南山有台,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 漸漸之石

    佚名先秦〕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遑朝矣。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
  • 采蘋

    佚名先秦〕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 殷其雷

    佚名先秦〕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 正月

    佚名先秦〕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民之訛言,亦孔之將。念我獨兮,憂心京京。哀我小心,癙憂以癢。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 鄘風·柏舟

    佚名先秦〕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
  • 巷伯

    佚名先秦〕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緝緝翩翩,謀欲譖人。
  • 蓼莪

    佚名先秦〕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 瞻卬

    佚名先秦〕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 江漢

    佚名先秦〕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江漢湯湯,武夫洸洸。
  • 河廣

    佚名先秦〕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 彤弓

    佚名先秦〕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 佚名先秦〕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佚名先秦〕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
  • 殷武

    佚名先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
  • 候人

    佚名先秦〕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維鵜在梁,不濡其咮。
  • 信南山

    佚名先秦〕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上天同雲。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既優既渥
  • 采葛

    佚名先秦〕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雝原文_雝的賞析_古詩文
雝原文_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