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不偏諱

歷史字典解釋

二名:指兩個字的名字。偏:單個。 按照古代避諱的禮俗,對尊長的雙字名,不可兩字同說,但兩字分說可以不避。這叫“二名不偏諱”。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名不偏諱”。玄註:“偏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稱征,言征不稱在。”《南史.思話傳.附蕭琛》:“琛從容曰:‘二名不偏諱,陛下不應諱順’。”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三:“宋武公名司空,改空為司城,是二名不偏諱之證。”《兒女英雄傳》三二回:“一樣的二名不偏諱,不肯提名道姓,只稱他的號。”

詞語分解

  • 二名的解釋 兩個字的名字。《禮記·曲禮上》:“二名不偏諱。” 孔穎達 疏:“謂兩字作名,不一一諱也。”《漢書·王莽傳上》:“聞中國譏二名,故名 囊知牙斯 今更名 知 ,慕從聖制。”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
  • 偏諱的解釋 名字有兩個字的,偏舉其中的一個字,也要避諱,稱“偏諱”。《禮記·曲禮》:“二名不偏諱。” 鄭玄 註:“謂二名不一一諱也。 孔子 之母名 徵在 ,言在不稱徵,言徵不稱在。”《南齊書·薛淵傳》:“﹝ 薛淵

歷史典故推薦:軟硬兼施

兼施:同時施展。軟的硬的辦法同時用上。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一九:“在他們軟硬兼施的進攻下,缺乏正確思想領導的民軍首領,有的被腐化收買,有的被殘酷殺害。” 主謂 兼施,同時使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二名不偏諱歷史

相關歷史

二名不偏諱_二名不偏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