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

分庭抗禮怎么寫好看

分庭抗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抗,亦作“伉”,對等相當的意思,賓客和主人分別站在庭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後也用以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或互相對立。孔子曾與一漁父坐而論道,漁夫高談闊論並對孔子進行批評,孔子卻對其異常敬重。孔子的學生子路感到很奇怪,便問孔子,我追隨先生您已經很久了,從未見您對人如此尊敬。各國的君主和您相見,還都以對等之禮,而您還有倨傲不恭的臉色,現在一個打漁的拄著拐杖在您面前大模大樣地站著,您卻打躬作揖,他說話時,您先拜上一拜,然後再作回答,豈不是有些太過分了嗎?學生們都對您很有看法,一個漁夫那裡值得這樣尊敬呢?

【出典】:

《莊子·漁父》:“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

【例句】: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連動 抗禮,平行行禮。抗禮,亦作“伉禮”。指賓主分立庭院兩邊,相對行禮,平等相待。後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或 * ,搞分裂。語出《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賢亮《小說中國》:“在中國古代,歷朝都有所謂‘布衣宰相’或此類人物,憑筆桿子取得‘功名’的讀書人即使身在田野躬耕農畝,見了縣長也敢分庭抗禮,官員要他罪還需先向上申報,奪他的‘功名’,手續麻煩得很。”△多用於互相對立抗衡方面。→鼎足之勢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和衷共濟 你謙我讓。也作“分庭伉禮”。

詞語分解

  • 分庭的解釋 .分處庭中,以示平等。《漢書·貨殖傳》:“ 子贛 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隋書·盧思道傳》:“通人 楊令君 、 邢特進 已下,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續資治通鑑·
  • 抗禮的解釋 行平等的禮。又作;亢禮;、;伉禮;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詳細解釋行對等之禮;以平等的禮節相待。《史記·貨殖列傳》:“ 子貢 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唐 劉肅 《大唐

歷史典故推薦:驅鱷

《新唐書.韓愈傳》:“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分庭抗禮歷史

相關歷史

分庭抗禮_分庭抗禮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