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蘭亭不肯昭陵住

蘭亭不肯昭陵住

唐.劉餗《隋唐嘉話》:“王右軍《蘭亭序》,……太宗為秦王日,見拓本,驚喜,……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宋代歐陽修《集古錄》稱:唐末之亂,昭陵為溫韜所發,盜其所藏,但皆剔取其裝軸金玉而後棄其書畫,故諸墨跡流落民間。以此推斷,則《蘭亭序》亦在其中。《蘭亭序》隨葬昭陵事,又見唐.李綽《尚書故實》。

王羲之《蘭亭集序》帖真跡拓本,原隨葬於昭陵,原昭陵被盜發,遂流落在外,不知去向。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宋.趙彥衛《雲麓漫鈔》等書中,有關於《蘭亭》下落的記述。後因以“《蘭亭》不肯昭陵住”為詠《蘭亭》手卷的典故。

元.馮子振〔正宮.鸚鵡曲〕《蘭亭手卷》:“蘭亭不肯昭陵住,老逸少是獻之父。”

蘭亭不肯昭陵住字典分解

蘭亭的解釋 (1).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於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2).指《

多學一學:蘭若【歷史知識】

全稱阿蘭若、阿蘭若迦。梵文音譯之略稱,意為寂靜處、空閒處、空家。原為僧尼習靜修行之所,後泛指佛寺。

蘭亭不肯昭陵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