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羖皮

歷史字典解釋

源見“五羖大夫”。五公羊的皮。後常比喻出身低賤之士或微賤之物。唐 禹錫《說驥》:“繇是而言,方之於士,則八十其緡也,不猶愈於五羖皮乎?”宋 蘇軾《送程之邵簽判赴闕》詩:“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亦借指五羖大夫。金 元好問《解劍行》:“君不見,秦相五羖皮,去時烹雞炊扊扅。”

詞語分解

  • 五羖皮的解釋 .五張公羊的皮。《孟子·萬章上》:“ 百里奚 自鬻於 秦 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 秦穆公 。”《史記·秦本紀》:“﹝ 秦繆公 ﹞聞 百里奚 賢,欲重贖之,恐 楚 人不與,乃使人謂 楚 曰:‘吾媵臣
  • 五羖的解釋 見“ 五羖大夫 ”。
  • 皮的字典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製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鬆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歷史典故推薦:責己以周,待人以約

責:要求。周:完備。約:簡單。指嚴格地要求自己,寬厚地對待別人。語本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五羖皮歷史

相關歷史

五羖皮_五羖皮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