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鵠成鶩

刻鵠成鶩怎么寫好看

刻鵠成鶩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同“刻鵠類鶩”。清 卷盦《〈蔽廬從志〉序》:“又或食古如綆,刻鵠成鶩。”

詞語分解

  • 刻鵠的解釋 .喻仿效前賢。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既而屠龍適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嘆刻鵠之未成,念攀鴻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詔聘太真》:“掩書俯幾憶平生,刻鵠初成,畫
  • 鶩的解釋 鶩 (鶩) ù 鴨子:趨之若鶩(喻很多人爭著去,含貶義)。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犧牲

本是古時祭祀用牲(指牛、羊、豕)的通稱。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周禮.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以授充人系之。”今用為捨棄、捐棄之義。如:犧牲生命,為國犧牲。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刻鵠成鶩歷史

相關歷史

刻鵠成鶩_刻鵠成鶩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