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歷史字典解釋

意思是情況不妙,別無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齊書.王敬則傳》:“敬則倉卒東起,朝廷震懼。東昏東宮議欲叛,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謂敬則至,急裝欲走。有告敬則者,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亦作“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明代施耐庵《水滸》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詞語分解

  • 三十的解釋 .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
  • 上計的解釋 見;上策;詳細解釋上策。《戰國策·西周策》:“ 趙 之上計,莫如令 秦 魏 復戰。”《南史·王敬則傳》:“ 敬 則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戰國 、 秦 、 漢

歷史典故推薦:謾辭嘩說

謊言亂語。漢 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大夫計??曰:‘今君王國於會稽,窮於入吳,言悲辭苦,群臣泣之,雖則恨悷之心,莫不感動,而君王何為謾辭嘩說,用而相欺,臣誠不取。’” 並列 謂以謊言騙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歷史

相關歷史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_三十六策走是上計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