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邊

九邊怎么寫好看

九邊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北方9個軍事要鎮的合稱。後為邊境的泛稱。明朝建立後,逃亡北方邊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時騷擾,嚴重危脅著明朝的統治。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北部邊防,屢次派將北征,同時,還分封其子朱棣、朱權等統重兵駐北部邊塞。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於沿邊設鎮,派兵駐守。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肅、薊州三鎮,又設山西、固兩鎮,這就是九邊。九邊的設定,使明朝北部邊塞形成一條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廣袤萬里、烽堠(hòu後)相望、所互聯的北方防線,對加強北部邊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明朝為此加餉加稅。

【出典】:

《明史》卷91《兵志三》2235頁:“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永樂遷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亘萬里,分地守御。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

【例句】:

清·龔自珍《御試安邊綏遠疏》:“雖有長駕遠馭之君,乘兵力之盛,鑿空開邊;一旦不能有,則議者紛紛請棄地,或退保九邊已耳。” 李光《河山四律》:“將帥凋零鼙鼓動,四郊壁壘九邊烽。”

詞語分解

  • 九邊的解釋 本謂 明 代設在北方的九個邊防重鎮,後為邊境的泛稱。《明史·兵志三》:“初設 遼東 、 宣府 、 大同 、 延綏 四鎮,繼設 寧夏 、 甘肅 、 薊州 三鎮,而 太原 總兵治 偏頭 , 三邊 制府駐
  • 九的字典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邊的字典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乾(刵

歷史典故推薦:遮天蓋地

形容數量多,氣勢大。《三國演義》八四回:“吳兵見先主奔走,皆要爭功,各引大軍,遮天蓋地,往西追趕。”亦作“遮天壓地”。《紅樓夢》二九回:“在那八人轎前領著那些車轎人馬,浩浩蕩蕩,一片錦繡香菸,遮天壓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九邊歷史

相關歷史

九邊_九邊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