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敵致果

殺敵致果怎么寫好看

殺敵致果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左傳.宣公二年》:“狂狡輅(yà通迓)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禽(通擒)也。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易之,戮也。’”

春秋時鄭宋交戰,宋人狂狡倒轉兵器救出落井的鄭國兵士,結果反而被鄭人擒獲。君子認為狂狡的做法違反軍令法紀,被擒活該。打仗就要勇敢殺敵,否則只能被殺。後因以“殺敵致果”表示勇敢殺敵建立戰功。

章太炎《十九路軍死難將士公墓表》:“自中國與海外諸國戰鬥以來,未有殺敵致果如是役者。”


並列 致,做到,取得。果,戰果。殺敵以立戰功。語本《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孔穎達疏:“能殺敵人,是名為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為毅,言能強毅以立功。”郭沫若《洪波曲》7章:“這位老先生很積極,曾經倡議組織‘老子軍’,以圖殺敵致果。”△用於戰爭動員與評估。→殺敵立功 汗馬功勞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致果的解釋 極其勇敢地殺敵立功。《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孔穎達 疏:“能殺敵人,是名為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為毅言能強毅以立功。”《宋書·劉道產傳》:“孤城弱眾,厲志致果。” 章

歷史典故推薦:遭逢會遇

同“遭遇際會”。漢 王充《論衡.偶會》:“非二龍使厲王發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會遇,自相得也。” 見“遭遇際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殺敵致果歷史

相關歷史

殺敵致果_殺敵致果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