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歷史字典解釋

初以形容上行下效。後則含貶意,意謂上邊的作風不好,下邊會比上邊更不好。滕國國君滕文公死後,滕太子請他的師傅然友去問孟子如何舉行喪禮。孟子告以須穿粗布衣、喝稀粥,居喪三年。然而滕國官員皆不贊成。然友受滕太子之命再赴鄒國問孟子應怎么辦。孟子回答道,孔子說過,君主去世,太子將一切朝事委託給國相料理,自己則喝稀飯,哀傷得面目深黑,一臨子之位便哀哀痛哭。這樣,下屬的官吏便沒有敢不悲哀的,因為太子帶了頭。在上位的人有所愛好,下面的人便一定對它愛好得更厲害。君子的德象是風,小人的德象是草,風吹到草上面,草便一定會隨著風向而倒伏。太子聽後,便按孟子所說舉喪,使來弔孝的客人無不滿意。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歇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是在世子。’”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黨錮列傳》:“夫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

歷史典故推薦:式遏寇虐

式:發語詞。遏:制止。 制止 * 與掠奪。語出《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正元二年冬十月詔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賊陸梁邊陲。’”《宋書.武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歷史

相關歷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_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