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蒿常溫

芻蒿常溫怎么寫好看

芻蒿常溫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比喻安於清貧的生活。晉陶潛《詠貧士》詩之五:“芻嵩有常溫,采莒足朝餐。豈不實辛?所俱非饑寒。”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二世〕復作阿房宮……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縣轉輸菽粟芻嵩,皆令自齎糧食,鹹陽百里內不得食其谷。” 芻嵩: 牲口的飼料。齎(ji): 攜帶。秦末,二世復作阿房宮,徵調天下民工到鹹陽,夜間無處宿,他們便倒在芻嵩上過夜。

詞語分解

  • 芻的解釋 芻 (芻) ú 餵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餵牲口:芻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芻。 割草:芻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芻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芻議(
  • 常溫的解釋 ∶一般指;到;的溫度 ∶恆溫的狀態

歷史典故推薦:接續香菸

香菸:祭祀祖先時所燃的煙香,借指子孫對祖先的祭祀。舊時比喻生養子孫,使家族繁衍不斷。《三俠五義》二七回:“官人既然作了官,總以接續香菸為重,從此要早畢婚姻,成家立業要緊。”亦作“接紹香菸”。《醒世恆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芻蒿常溫歷史

相關歷史

芻蒿常溫_芻蒿常溫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