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蕘之言

芻蕘之言怎么寫好看

芻蕘之言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芻蕘(音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芻蕘之言”,即草野之人的言論,多用作謙詞。亦省作“芻言”或“芻議”。

宋.李清照《上工部尚書胡公》詩:“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


偏正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山野老百姓的言論。也謙稱己見。語本《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東周列國志》36回:“芻蕘之言,聖人擇焉。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告。”△多用於言論方面。也作“芻蕘之見”。

詞語分解

  • 芻蕘的解釋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詳細解釋.割草採薪。《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歷史典故推薦:武溪深

晉 崔豹《古今注.音樂》:“《武溪深》,乃馬援南征所作也。援門生爰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其曲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能臨,嗟哉武溪多毒淫。’”後用以為贈別之曲。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芻蕘之言歷史

相關歷史

芻蕘之言_芻蕘之言介紹_歷史典故